第二百七十三章 真正的帝王之学(第3页)
当然,真正要追究责任的话,虽然表面上是李广利才能平庸,但从根本上看,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用人不当,也是难辞其咎的。
【一口气看完真正的帝王之术,道家黄老学派#历史#小知识#西汉】
他是诸子百家中唯一能被称为“帝王之术”
的学派,影响深远。
他还是道家学派中两度兴盛的玄学,安邦定国。他兼容并包,开创“黄老独尊”
压倒百家的盛况。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真正的帝王之术——黄老之学。
说到黄老之学,这里的“黄”
指黄帝,“老”
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黄帝与老子并称,而他的父亲司马谈本人更是一位黄老之学的信奉者。
在道家中,以黄老和老庄两派影响最大。黄老不同于老庄的避世逍遥,而是入世干政,追求经世致用。
从最确切的史料来讲,最初的“道家”
指的其实是先秦两汉盛行的黄老道派。老庄连用并不始于春秋战国之际,而是始于百年后西汉前期成书的《淮南子》。
到魏晋时期玄学兴盛,老庄一词才普遍流行。自古以来,只有黄老之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帝王之术”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此乃人君南面之术也。”
中国传统观念中,皇帝面南而坐,臣子面北称臣。所谓“人君南面之术”
,就是道家学者从黄帝时代和老子道派传承下来的帝王修身治国术,也就是黄老学派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
。
这种学问是大人物深入研究的东西,却从不轻易示人。
黄老之学作为最具有齐国特色的政治理论,主张修身治国。在稷下学宫,黄老之学曾两度成为显学。
战国中后期,它是田齐政权的官方学术;西汉初年,特别是文景时期,它一度成为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汉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和黄老之学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前期的法家和黄老学派有八分相似、二分相依,因此法家也被称为“黄老刑名之术”
。
统治阶层的法家人物颇多,学习黄老,如申不害、李斯、韩非等,都以其学规本于黄老。然而,黄老学派站在道家的立场,成为道家的主流,而后世的法家则更为极端、更为激进。
黄老之学的兴盛,得益于田氏齐国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使其在稷下学宫中居于主导地位。
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齐国的田氏政权是取代姜齐而成立的新政权,它需要对其合法性进行辩护,以巩固统治地位。那么这种学说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
老子是陈国人,而田氏的祖先田公子兰正是在春秋中期齐桓公时,因避乱从陈国逃到齐国的。因此,田氏政权选择了来自南方陈国的老子学说,同时又抬出传说中比尧舜、神农更早的黄帝。
一方面,这是为了压倒儒家、墨家等学派;更重要的是,齐威王把黄帝作为田氏的始祖,这是经过一番苦心琢磨的。
因为田氏是黄帝的后裔,而姜氏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战胜炎帝而有天下的传说,为田氏代齐的合法性找到了历史依据。
齐国统治者也基本上按照黄老道家思想治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之一。《陈侯因敦》记载齐威王要扬他父亲桓公的光荣传统,以黄帝为祖宗。简单来说,这与后世王朝乱认祖宗的行为类似。
对于黄老之学的展,郭沫若曾总结说,黄老之学事实上是培植于齐、于齐、昌盛于齐。
黄老之学作为兴起于齐国的学派,因其有“治国理政”
的知识,不仅成为稷下学宫的官学,更是成为当时的显学。当时,道家另一个圣人庄子还在宋国隐居,未曾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