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7章 海上势力的分化(第3页)

“你可不能把荷兰人逼得太紧,而且不能让荷兰人认出身份。”

刘香漫不经心地道:

“知道了,知道了,不会耽误你们开藩。”

“再说有我牵制着荷兰人,对你们不是更有利吗?”

“爪哇岛还有荷兰人的据点,不在海上牵制着,他们的支持就源源不断。”

“你就安心开藩吧,不用担心荷兰人把我认出来。”

李国助劝说不动,郑芝龙再次警告道:

“大明的商船,你也不能乱劫掠,尤其是拿到保险单的。”

“别忘了东宁保险公司也有你的一份,还有南洋集团下属的南洋保险。”

这些保险公司,都是抢劫的变种,用收保险费的名义收保护费。

尤其是那些没有大明海关纳税凭证的,一律当作非大明商船对待。不但保险费会高很多,而且可任意劫掠——

皇帝是在用这个办法变相征收赋税,逼海商积极纳税。

刘香如果敢劫这些船,估计会捅出大篓子。东宁集团和南洋集团,都会和他过不去。

这两个集团都有内廷和卫所的股份,甚至郑芝龙还是东宁保险总队的掌管者,未来的南洋舰队总兵,他必须提醒一二,让刘香不要肆意妄为。

刘香听着他的警告很是不喜,甚至觉得郑芝龙如今官气太重,已经和自己不是一路人。

他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

“在南洋我不会乱劫,只会针对西洋人。”

“要是你们还不放心,我就去西洋抢劫,你们总没话了吧?”

郑芝龙等人闻言,只得放下了劝说。

不过去西洋劫掠的想法还是戳中了一些人的心坎,他们觉得如果能摸清西洋人航行的路线,去西洋劫掠也不是不可以。

或者仿照南洋集团设个西洋集团,设立西洋保险公司征收保险费。

总之,在朝廷的政策之下,原本的海盗集团开始分化。

一些人选择开辟封地求个安稳,融入朝廷中去。

一些人仍旧忘不了海上的生活,仍旧想当海盗抢劫,和朝廷也是若即若离。

两拨人走向不同的道路,未来也会有不同的命运。

——

郑芝龙在和他们讨论一番,定下将来的策略后,回到家中又接受了恭维。

因功封爵、并且以家乡做爵号的他,得到了极大赞誉。

人人都认为他实现了光宗耀祖,不像之前那样还视他为海贼。

他的父亲郑士表道:

“一官啊,你现在也是伯爵了,可以有三百亩宅院。”

“之前修的百亩宅院是不是有些小了,要再扩大一些?”

先前修建的一百亩宅院,是他接受招安被皇帝册封男爵时修的。

因为身份的限制,只修了一百亩。

当时还觉得面积很大,如今和伯爵的身份相比,自然是有些拿不出手了。

郑士表此时就在想着,修一座更大的宅院。

有更大的宅子当然是好事,但是郑芝龙想到修这座宅子的花费,不由咧了咧嘴。

他这座宅子为了符合规制,完全是由内官监负责设计和提供材料的,虽然修成后很气派,但是花费也着实不小——

一百亩的宅院,足足花费了他百万两银子才修成。

如果再修个三百亩的宅院,岂不要花三百万?

即使以郑芝龙的财大气粗,想到这都不禁有些肉疼。

因为他现在的钱财并不多,这两年被皇帝约束着把保护费改成了保险费,而且还要分成,收入下降很多。

之后为了打败荷兰人,他还花了不少钱招兵造船,一时间根本拿不出三百万。

尤其是现在他要去婆罗洲开藩,那更是个无底洞。郑芝龙不愿把银子花在宅院上,更别说他还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回来——

别看他的封号是南安伯,以后回南安的机会却很少。皇帝不会放任他在家乡扩充势力,影响地方政局。

尤其是皇帝已经在京城为他赐下三百亩宅地,明显是让他回大明时在京城居住,而非住在乡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