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南方税收潜力(第4页)
“财政应该量入为出,而非量出为入。”
一时间,朝堂上理财的大臣激烈争论,尤其是南北方官员之间。
显然,南方官员是不愿缴纳八千万石这个巨额数字赋税的。他们虽然赞同一税制,但要求一税制应降为一斗,甚至是国初的五升和三升。
北方官员对此自然是不同意的,最终朱由检折中道:
“一斗五升如何?”
“南方田赋额定为六千万石,其中四成存留地方,一成用于灾区减免和兴修水利。”
“起运京城的税粮,定在三千万石,也就是六千万石的一半。地方官只要收到新税额的一半送到转运仓库,考成就算合格。”
这个数字相比之前更少,南方官员虽然仍觉得太高,但在韩爌、杨景辰、徐光启、毕自严等人的支持下,只能捏着鼻子认可——
还有一些北方官员,认为这个数字太少,朝廷财政会亏空。
对此朱由检道:
“朝廷财政困难的一个原因是运输损耗太大。”
“如果改为折银,能不能减少损耗?”
负责户部银行的太府寺卿董应举道:
“折银自然能减少损耗,尤其是使用银元和辅币券,不用反复熔炼造成白银耗损。”
“如果南方各省都改为折银,臣有信心把损耗降至半成以内。”
朱由检听到户部银行损耗这么高,当即就皱眉道:
“半成还是太高了,要降到二分以内。而且拨付到位要百分百,运输损耗单列。”
“你们户部银行要向顺天银行取经,在降低损耗上下力气。”
“如果以后损耗还是这么高,不如把银钱转运交给内廷。”
董应举听得脸色通红,气得险些要不干了。能把户部银行的损耗降到半成以内,他不知下了多少力气,处置了不知多少小吏。
没想到皇帝还是不满意,认为户部银行的运营成本太高。
户部银行在各地收的很多是银子,顺天银行的经营区域则普及了银元和辅币券,两者能相比吗?
但是朱由检却不管这些,他只看到顺天银行的损耗低,向董应举道:
“朕给户部银行一个任务,就是把损耗压到百分之二。”
“低于这个损耗,可以把节省的钱五五分成,给户部银行的官吏和职员奖金,最高可达一千元,余下给全体福利。”
“做出突出贡献或优于同侪的,还可以授予年功奖励。”
奖金和年功奖励一出,董应举的气顿时消了。
因为这意味着户部银行的官吏,可以合法地获得现金奖励。吏员也能通过年功,打通升为官员的阶梯。
他相信户部银行的官吏一定会更努力地降低损耗,拿到奖金和年功。
然后朱由检又向司农寺的官员道:
“粮食运输同样,韩学士估算损耗是两成,朕以为可以降低。”
“以后高于2o%定为不合格,要展磨勘惩戒。”
“15%到2o%则为中或良,看平均损耗和异常损耗决定。”
“低于15%则为优,像户部银行一样奖金。”
“你们要争取把平均损耗降低到15%以下,按距离远近给出标准。”
“如此三千万石税粮,按一半折银、一半粮食估算,能运到京城多少?”
很快就有人估算出来,是2745万石。
而且朝廷拨付时损耗也会降低,实际可用的能达到249o万石,接近之前韩爌对起运4ooo万石实际可用256o万石的估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