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5章 苏州重赋(第4页)

“苏州府的赋税,当然是极重的。”

“一个苏州府,就能和其他半个省甚至一个省相比。”

“若说苏州府的赋税不重,恐怕没人同意。”

这是他来到江南的感受。

之前他任职的山东,一省秋粮才有199万石。

但是苏州一府,秋粮即有2o3万石之多。

如果连这都不算重赋,天下间就没有重赋的地方了。

曹文衡的心里,对苏州百姓是很同情的,努力帮他们解决其他负担。

然而,张溥却向他道:

“学生身为苏州人,曾以此向陛下请求,减免苏州赋税。”

“但是陛下却说,苏州府的赋税一点都不重。”

“曹公可知此言何解?”

曹文衡听得皱眉,一时觉得皇帝是不知民间疾苦。

一时又觉得以当今皇帝的英明,不至于会如此。

他向张溥说道:

“曹某愚钝,不知如何解释?”

“皇上可向西铭先生说过为何?”

张溥哈哈大笑,挥动折扇说道:

“学生最初也不明白,但是陛下让我算了几个数字后,我就完全明白了。”

“曹公,你是巡抚,应该知道江南每年平均亩产多少吧?”

曹文衡对此当然熟知,说道:

“苏州一年两熟,多是稻麦轮作。”

“夏税以小麦为主,亩产大约一石。”

“秋粮稻米产量不等,低的只有一石多,高的甚至能达五石。”

“这年平均亩产嘛,大概在二三石之间。”

张溥微微点头,说道:

“曹公估算得不错,陛下命人抽样统计的南方年平均亩产,是2。6石。”

“以此计算,十一税应该缴纳多少?”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估算南方年平均亩产2。61石,北方年平均亩产2石,平均2。31石,本书采用这个数字)

2。6石的十分之一,当然是o。26石。

曹文衡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个数字,然后就明白了为何皇帝说苏州的赋税并不重:

因为苏州府将近千万亩土地,夏税秋粮相加,每亩地的平均赋税也只有o。225石而已。

这让他顿时一阵失神,喃喃道:

“十一税的税率都没达到,为何都说苏州重赋呢?”

“孟子说三代都是十一税,《春秋公羊传》也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

“为何会这样呢?”

当今皇帝按井田制征收十一税,天下人都说是仁政。

但是如今曹文衡计算之后,才现苏州这个公认重赋的地方,朝廷征收的赋税都没有到十分之一。

这让他顿时感到迷惑,不知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