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3章 大西营索伦兵(第3页)

“训练后普遍能达到十,快的能有十五,和最快的弓箭手相差无几。”

“皇上已经下令,用这种火铳全面取代弓箭。”

“今后世官袭职,考核也用火铳。”

这对世官无疑是利好,因为训练火铳,相比训练弓箭要简单多了。他们不会在练习时,可能把手臂练废。

然而张献忠想到的,却是大明新军用这种新式火铳,对敌人射击那一幕。

以这种火铳的射,就是骑兵冲锋,都可能冲不到大明军队面前。

所以他的心里面,悄然又有了敬畏之心。

取过一枚子铳,试着射中了一棵树,张献忠咧着嘴大笑道:

“这种火铳好!”

“以前俺老张射箭不如索伦人,如今改成放铳,那就谁都不怕了。”

“一百支火铳俺老张全要了,代俺谢谢江陵公!”

命人取来一张自己猎取的虎皮,说是作为给江陵公的谢礼。

张同奎高兴收下,又向张献忠传授这种火铳的用法,尤其是复装子铳要点。他说道:

“这种火铳之所以射这么快,还能从后面装弹,最主要就是用了底火。”

“现在底火只有装备院和涿鹿兵工厂能造,都要从京城那边运过来。”

“火药和弹头可以自己做,但是最好也用兵工厂生产的,弹药威力会更大,精度也会更高。”

这显然是大明朝廷的安排,更好地控制各地的装备。

若非条件不允许的话,装备部会给藩国的火铳全部配备一次性子弹,而不是能复装的子铳。

张献忠显然也能认识到这一点,此时他看着手中的火铳,神色更凝重起来:

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这种火铳就是朝廷埋下的大坑。

一旦大西营习惯了用这种火铳作战,就离不开朝廷的后勤。

无论他走得多远,都会被大明死死拿捏。

想明白这点的张献忠,就想不用这种火铳,但是想到那些擅长射箭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他又不舍得放弃。

最终只能安慰自己是奉皇命西征,只要不反叛大明,皇帝就不可能断了自己后勤。

在经过简单的训练后,张献忠把这一百杆新火铳装备自己的亲卫队,而后带着大西营,逆流而上西征。

路上,他们经过了木河卫,这里还有知道大明的老人存在。张献忠命人让他们去雅克萨朝觐,和大明互市贸易。

而后继续向西,抵达又一个河流的交汇处。

木河卫派来的向导道:

“北边这条河是黑水,也就是斡难河。”

“当年成吉思汗,就是在斡难河源头开忽里台大会,成了蒙古大汗。”

说着北边河流的辉煌,这个老人又指着南边的河流道:

“从南面流过来的,是额尔古纳河。”

“科尔沁部就在这条河两岸,他们是汗廷的护卫。”

胡良辅拿出皇帝赐下的舆图,说道:

“额尔古纳河就是阿鲁那么连,南边是阿鲁科尔沁部。”

“一百多年前有一支迁到嫩江,分出嫩科尔沁。”

这是科尔沁两部的由来,张献忠摸着胡子道:

“嫩科尔沁投靠了建虏,阿鲁科尔沁也是如此。”

“皇上让我们找这个部落,就是想通过宸妃的关系把他们拉过来。”

“就去南边看看,问他们愿不愿归顺大明!”

率领麾下沿着河流南下,直奔阿鲁科尔沁。

路上,他们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拦截。

直到上岸抓获了几个传信的蒙古士兵,才得知一个消息:

林丹汗的兵马,正在征讨科尔沁。

如今阿鲁科尔沁部的主力,都在和林丹汗交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