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0章 流贼进入山西(第2页)

“建虏如今四面被困,想要找个突破口,最容易的就是草原。”

“朕担心他们已经在准备西征,想要征服漠南。”

说着自己的担心,他向杨嗣昌道:

“你在回去之后,行文九边各地注意防范建虏。”

“一旦现建虏出兵,或者草原上有混乱迹象,就立刻派人对忠心大明的部落表示支持。”

“如果有部落在面对建虏时不战而逃,就让理藩院降低他们的爵位。”

“投靠建虏的更是要削爵,让草原部落知道和大明为敌的下场。”

“九边各地也要戒备,应对草原乱局,不要让建虏完全征服草原。”

这个安排,和杨嗣昌的后续打算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就在于大明不会主动引诱建虏攻打草原,而且在草原部落抵抗建虏时,会更积极地提供支持。

这样大明就免去了道义上的责任,同时在惩戒草原贵族时,也更名正言顺——

大明都主动表示对抗虏提供支持了,你们再不抵抗甚至依附建虏,就别怪大明对你们不客气。

杨嗣昌想到这里,对皇帝更为佩服,同时想到皇帝刚刚提到的问题,询问道:

“若是山西商人,依旧和建虏勾结呢?”

“到时应如何处置?”

朱由检神色淡淡道:

“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还有,朝廷要主动把和塞外贸易的商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运送物资支持草原上抗虏的部落,继续在塞外做生意维持生计。”

“都这样了如果还私通建虏,那就对他们别客气。”

说着,他还提到了对塞外土地的安置,说道:

“对于听从朝廷命令的商人,朕允许他们捐纳爵位,将来在草原上分封领地。”

“输送的物资也能抵扣捐纳,甚至允许捐纳爵位的人购买武器组建护卫队。”

“将来如果草原部落真的挡不住,说不定还要依靠他们,在草原上袭扰建虏。”

“总之,建虏不西征草原便罢,如果和草原开战的话,要确保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征服草原,要让草原一直乱下去。”

“杨卿回去后就组织参谋部制定个预案,在建虏西征草原时立刻实施。”

“这件事要通过内阁呈上来,让韩辅也知道,召集山西商人做好准备。”

杨嗣昌躬身领命,准备回去后立刻制定预案。

心思机敏的他,知道皇帝这次,其实是救了他一次。

如果按他之前的办法主动吸引建虏过去,恐怕受损的山西商人会先把他搞下去。

现在就不一样了,是建虏有可能西征,朝廷制定预案做出应对。

山西商人也能从中获得机会,捐纳爵位甚至获得领地。

——

参谋部如今已经组建一年多,而且在成功实施己巳方案之后,已经明白了如何制定预案。

尤其是杨嗣昌从草原回来后,更是明确了参谋部的方案要抓大放小,细节交给前线将领决定。

这让参谋部制定方案时更加扬长避短,主要从人员、物资等方面做好调配。

在杨嗣昌的带领下,参谋部很快制定了一个针对建虏西征的预案,呈递给了通政司,又传到了内阁。

按照如今的内阁制度,军事类奏疏由内阁军机处分管。但是韩爌作为辅,也有知情甚至批阅的权力。

再加上方案中提到了山西商人,需要由他出面召集。所以韩爌很快就知道了,建虏有可能西征,会影响到互市。

这让他看着奏疏叹道:

“山西那边,怎么这么多灾难?”

“遭了旱灾不说,还可能有虏患。”

“我大明的天下,何时能长治久安啊!”

身为一个山西人,他对自己家乡的灾难,可谓深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