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7章 长城方面军(第2页)

“众卿还有什么办法?不让建虏从草原绕过来。”

“若是被他们成功一次,以后就可能再次进犯。”

“那时朝廷要防守的可就不是一个山海关,而是整个长城沿线。”

“关内诸城,也需要像宁远、锦州那样,处处设兵防御。”

想到这里面的危险,还有宁锦防线的花费,群臣也明白了皇帝为何对此如此重视。

这让他们对这场战事更加注重起来。

枢密同知袁可立,这时又询问长城督师朱燮元道:

“长城沿线的营兵制改革进展如何?”

“现在完成了没有?”

“有多少兵力堪战?”

这是年初就安排的任务,在顺天府卫所改制的同时,把顺天府境内的兵马彻底改成营兵制。挑选出可战之兵,负责长城防御。

朱燮元对于此事极为上心,因为他在上任后,就知道皇帝把他从西南调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守住长城。

他为此花费了极大心力,把之前成都守城时的有效经验,在长城推行下去。

对于不听话的将领,则是在营兵制改革时,把他们调任到卫所改成的守备区。

如今已初步有了成效,长城沿线的兵力,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按照枢密院的编制,长城沿线兵力,被整编为第二方面军。编号仅次于京营禁军整编的第一方面军,还要在辽东整编的第三方面军之前。

下属兵马从山海关由东向西,被整编为六个师。由21到26,对应原本的蓟镇东协、蓟镇中协、蓟镇西协、昌平镇、宣府镇、大同镇。

其中第21师,就是原本的蓟镇东协,负责山海、石门、燕河、建昌四路。

山海关因为归属辽东方面军,被编为第31师。所以第21师负责的,只有石门、燕河、建昌三路。

第21师的西面,是第22师防区,负责原本蓟镇中协下属的太平、喜峰、松棚、马兰四路。

更往西的第23师,负责原本蓟镇西协下属的墙子、曹家、古北、石塘四路。

这三个师原本是蓟镇下属的协守副总兵负责,如今被提升为师将总兵负责。

每个师下面,有四到五个旅。其中一个直属旅,负责机动支援。

原本的每个路改编为一个旅,下属根据需要守卫的关隘设二到四个营,每个营负责一个关隘防御。更往下的大队、中队、小队改革现在大多还没进行,负责守卫长城的仍是原本那些兵力。

但是却消除了主兵、客兵之分,把所有兵力都置于旅的指挥下。然后再根据战力确定正兵、辅兵,以及甲等营、乙等营,享受不同待遇。

原本十一路、现在十一旅的负责人,也由参将、游击,提升为了旅将。

不合格的自然被调换,改为在卫所改成的守备区任职。

有功敢战的将领被升了职位,朱燮元带来的西南有功将士、之前在辽东立功的将领、还有参加武道大会的军中勇士,在这次整编中纷纷被升了职。

单是这个改动,就让长城沿线变得井井有条,各地守将再无推诿塞责的余地。

朱燮元面对袁可立的询问,此时就回答道:

“蓟镇原有主兵8o726名,客兵64954名,杂兵2548名。如今经过整编后,分属21、22、23师,每个师都有四到五万人。”

“昌平镇原有主兵1786o名,客兵1599o名,杂兵568名。在整编为24师、并加入西南将士后,有将近四万兵力。”

“宣府镇、大同镇在顺天府之外,尚未完成营兵制改革,仍是原有的九万多和八万多兵力。”

“另有秦良玉将军的白杆兵九千人,如今驻扎在密云。”

这是朱由检又从石砫土司调来的,他对很久没有经历战事的蓟镇不放心,让秦良玉多调来些兵力。

秦良玉和石砫马家也想得到新皇帝看重,并且想要把土司世职转为爵位,自然是一拍即合,把石砫精兵调了过来。

他们如今就驻扎在密云,作为长城督师的直属兵力。

并且秦良玉还有一个兼职,那就是23师师将,整训原本的蓟镇西协。

22师师将,是原本的蓟镇总兵麻登云,仍旧负责防守任务最重的蓟镇中协。

21师师将,则是王之臣推荐的杜文焕。这个人是杜松的侄子,朱由检登极时还是山海关守将,后来告病离职,返回延安卫老家去了。

他可能盯上了延绥总兵的位子,但是朱由检因为他儿子杜弘域担任宁夏总兵,安排了尤世威担任延绥总兵。

杜文焕在家里歇了一年,又通过负责永平一带防御的老上司王之臣,趁着蓟镇整编起复为21师师将,仍旧是总兵一级。

至于24师师将,则是由昌平镇总兵许成名担任。他是西南有功将领,和朱燮元、秦良玉一起调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