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5章 是否真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第1页)

赞成者认为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部充满个人记忆与个体经验的中国当代历史。

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两个叙事结构的嵌套和绾合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反对者理由也很充分:情节过于沉重和压抑——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不幸,这种持续的负面情绪可能会让读者感到窒息,难以产生共鸣。

人物塑造方面也存在争议。福贵这个角色的塑造不够饱满,他的行为和决定往往让人难以理解。例如,福贵在败家后能够迅浪子回头,这种转变显得有些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和解释。

“不够厚重”

“缺乏史诗感”

方明华认真听着,不时记着笔记。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缺点,包括《活着》这部。

反对者说的是有道理,方明华也没什么好说辩解的。

只是瞧着这架势。

“明华,形势不妙啊。”

坐在方明华身边的是雷达,他悄悄说了句。

方明华点点头,说道:“如果形势一片大好,也不会在初评的时候就被刷掉。”

“那你如何说服大多数评委?”

雷达又问道。

“我也不知道。”

方明华很坦诚:“我只想把我所说的话说完。”

“下面,请明华同志言。”

主持人说道。

按照规定,对于由评委推荐的参评的作品,大多数评委点评言完之后,都要由推荐者言。

一是做对自己推荐的的作品最后一次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回答评委们针对此书提出的问题。

方明华不慌不忙站起来,看着大家说道:“《活着》这本书,无论是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我,还有坐在的同志们都已经讲的很透彻,我在这里不再重复,借这个机会,我想说两句题外话茅盾文学奖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听到方明华突然冒出这句话,会议室里突然显得有些不安静,有的评委不明白方明华突然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更有的评委脸上露出不屑。

这里面年纪最小的就是你吧?当初茅盾先生设立这个奖项的时候,你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问我们?!

方明华没有停顿,继续自己的言:我的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在《延河》杂志社当门卫,在报纸上看到茅盾先生,他以口授的方式,让儿子韦韬记下他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