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当十钱(第2页)
秦虎说道,他在西北流浪时,曾不止一次看见过盗铸私钱的人被砍头。
“小虎你要记住:做生意的,有五成之利,就敢铤而走险;有一倍之利,就敢藐视所有的法律;若有三倍以上之利,无论流放斩都无法阻止其犯罪的行径!”
秦刚将这段后世最经典的关于资本面目的真理用此时的习惯用语缓缓说出,“当十钱的盗铸早就过了三倍的利润,是任何刑罚都无法阻止得了的。只是,守法的商人百姓却是要苦了。”
“是啊!”
秦虎是提前看过了秦湛写来的信,“蔡京这奸人,还强令京城的商贾限期将手里的通宝钱尽数兑换成折十钱。建爷那里的四海银行,都直接被朝廷派来的官吏直接看管,先是要强兑通宝钱,之后开始强兑银铤与金铤,损失惨重啊!”
“蔡相这是将手伸进了我们胡爷的口袋里,他就没有一点反应吗?”
秦刚知道,在他出事之后,在胡衍的软硬兼施之下,谈建被迫将四海银行的总部迁到了京城。胡衍对他还是有所利用,也通过讲议司的优势,让四海银行的业务有所展。谈建性格懦弱,又得了赵驷的暗示,也只能暂时与胡衍进行合作。
“建爷那边说了,胡衍那厮对此事也极为恼火,但是当十钱赚去的钱,都是进了皇帝的府库,他在明面上也没办法。不过却曾提过,希望动用处州的铜矿,自己来开盗铸当十钱的私钱!”
秦虎提及胡衍时十分地不客气。
“幼稚!”
秦刚不屑地说道,“蔡京本身就想着推行当十钱,四海银行又是他重视的目标,你自己再弄出当十钱来,还不就是自投罗网吗?告诉建哥,此事万万不可!”
“可是,就这么让蔡京明着用当十钱敛财吗?”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这蔡贼一定会对四海银行出来的当十钱进行严密地防备,但是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提防出现的私铸通宝钱?”
“眼下私铸通宝钱又赚不了钱,不会有人去做,所以朝廷查私钱也不会查通宝钱。”
“那就对了,胡衍他只知道我们在处州的那两三个小铜矿。却不知道麻逸那里,最后终于是出了好几座几百倍大的铜矿。原本这些铜料到了流求之后,一直都不敢大规模地铸钱。现在正好是通宝钱投放市场的最好机会。所以立刻去通知流求,全力开工加铸崇宁通宝!走江浙线提供给四海银行。蔡京不是想把他的当十钱兑给我们吗?他有多少,我们就兑给他多少通宝钱!”
“对啊!主公又不缺铜料。”
秦虎转念一想,“可是,万一这蔡贼收了我们的通宝钱,再转铸他的当十钱,不就是白白赚走我们的钱吗?”
“你放心,要想玩钱,这个世道不会有玩得过我的。”
秦刚拍了拍秦虎的肩膀道,“蔡京此贼的心里清楚,当十钱就是为了皇帝和他敛收财富的,所以值钱的只会是通宝钱,所以这些钱一旦兑到了手,是不可能转铸当十钱的,要么直接供皇帝与他们挥霍,要么就会收进库房里囤积。这样的话,市面上的通宝钱还会继续减少,然后就是越来越多的当十钱,以及民间开始盗铸的当十钱私钱,这样子的话,你想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秦虎听了,用心地想了想后便说:“那就是不会有人愿意用当十钱了呗!”
“这钱的行有钱道,当初朝廷在四川缺铜,铸了铁钱,开始时也是每只一文。但是老百姓不傻啊,这铜贵铁贱,最后这铁钱只能是十只算一文。所以,不要多长时间,只要大家看明白了,这当十钱就当不了十钱,一定会慢慢地只能当六钱、当四钱、甚至当三钱。”
“啊!那不就走回来了吗?”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大道!世间万事万物,都须遵循大道而行!”
秦刚正色道,“我们明白大道的人,就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蔡京操持朝廷权柄,动用国家大权,以当十钱而敛天下之财,当十钱兑走的,将会是多少百姓家里辛苦得来的积蓄?将会是多少商贩努力赚回来点滴收益?我们只要能多兑一些,百姓就会少被盘剥一些。更何况,就像刚才所说的,当十最后当不了十,四海银行还可以通过各处钱庄,帮助兑现,到了后面,我们也就未必会吃多少亏!”
其实,作为穿越者,秦刚还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虽然蔡京并不是历史上唯一利用铸大钱敛财之人,但他却自作聪明地在“当十钱”
的行中“看客下药”
:陕西、河北、河东等五路感觉朝廷控制力最强,必须严格执行;到了淮南、荆湖等路就慢慢放松成当五钱;在两浙路遇上强势商人后就只能当三钱,相当于回到其实际价值。甚至蔡京为保护自己在老家的名誉,还不允许福建流通当十钱。
一是在历史上,无人会知晓这些后面的事,二是即使有人知道了,也难以在这些地方调动大量铜钱回本。可是秦刚是谁?他既已提前知晓,同时又不担心自己的运输能力。所以,他下令积极私铸的通宝钱,既能为他接下来在老百姓心目中谋取极高的声誉,又实际完全不会遭受到蔡京的掠夺式损失。只是这些道理,他也无须向秦虎说明了。
“属下受教!”
秦虎想了想,又建议道,“主公,属下倒是觉得,既然那胡衍提过让处州的铜矿私铸当十钱的事,还是应该象征性地私铸一些,这样也能做个样子,给之后大批出去的通宝钱作个掩护。”
“嗯,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不错啊,虎子想得很周全。”
秦刚由衷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