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冬去春来(第1页)
请注意,文字是一种载体,只要形成了一个体系,无论它是什么样的字体,懂得每一个文字或词汇的意思,它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因此,世界上的文明有许多,他们有着属于各自的文字,一样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璀璨。
如果问文字是不是有等级,那肯定是存在其等级,一个简单的字符可以容纳更多的含义便是最为先进。这些字符进行组合,可以产生该有的联想就更好不过了。
楼令并不知道简体字在两晋时期已经出现。
是的,东汉之后的两晋已经出现简体字,并不是到近现代才被创造出来。
简体字没有成为主流文字,只能说是特权阶层的傲娇,他们认为那是奴隶人才会书写的文字,老爷们当然要用写法更复杂以及好看的那一套繁体字。
关于写起来越简单更便于传播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反驳吧?
楼令生长于红旗之下,自小学习的便是这一套文字。他有那个能力进行推广,肯定是推广简体字。
反过来说,即便是楼令想要推广繁体字,他也不懂啊!
至于说将大篆优良成繁体字?
知道大篆和繁体字是两种写法不同的字体吗?
与其去进行那般浩大的工程,楼令为什么不直接拿出本身所掌握的文字呢。
简体字本身与原有文字有互相对照,不是在创造另外一套体系。
当然了,春秋时代的字远没有现代那么多,其实春秋时代的词汇也无法跟现代相比。
一定会有人拿楼令使用拼音来吐槽,说在春秋时代创造拼音简直是太离谱了。
问题是什么呢?拼音的存在是用来保证每一个字的读音。
知道在拼音出现之前,同样的一个字,它有多少读法吗?很多人绝对不知道。
同时,诸夏有着太多太多的方言,不拿出拼音来统一读音,只是教导文字一样会让各地存在言语沟通上的障碍。
以为只要识字就能无障碍沟通了?这是想多了。
古时候的读书人,每一个不同地域的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口音,才有了当官之后需要学“雅音”
这么一套程序。
在九年义务教育被推广开的时代之前,一样是识字的人,见了面进行交流都存在困难。
那么,楼令使用拼音来保证掌握音统一的语言,到底重不重要呢?
“始皇帝之所以伟大,除了他完成疆域大一统之外,还有他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使得生活在这一片土地的人们变得更加紧密。”
楼令挑了一下灯芯,使之光线变得更加明亮,继续想道:“很多人都说汉武帝穷兵黩武,进行各种的诋毁。且不说他扭转了汉帝国对草原民族的劣势,仅是他完成文化大一统,使得诸夏成为统一的一个民族,便是极为伟大。”
当然,那是楼令的一家之言。
许许多多的人认为独尊儒术是一件错事,他们知道因为只存在一个学派,对于华夏文明产生了何等的助益吗?
儒学要说弊端肯定有许多,文化相通的益处却是被无视了。
事实是,没有形成文化大一统,欧罗巴已经给出了答案。
因为文化上的不同,哪怕欧罗巴形成了宗教一统,他们仍旧是散装,不存在统一的基础。
而德意志从散装走向统一,恰恰就是他们互相认同彼此的文化,有达成一统的基础。
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即便是再烂的王朝也能给予后人铭记教训。而两汉存在的意义对于华夏苗裔毋庸多言。
一段时间的书写下来,楼令已经将计划书写得差不多了。
时节进入冬季,一天前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便是此时此刻的天际也在飘落雪花。
楼令走到门帐边上,撩开帐帘看向外面,伸手去接住了落下来的雪花,雪花落在手心一会之后就融化了。
因为楼令的事先提醒,所以晋国各个家族有携带过冬的物资。
晋国的其余小弟?楼令也对楼氏负责邦交的几个国家事先知会,他们有没有当回事则看自己。
由于战事陷入停顿的关系,各部战区有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收集过冬物资。
本身也是因为暂时休战,才让敌我双方有收集物资的机会。
周边的植物再一次倒了大霉,一棵棵树被砍伐,枯萎的草丛和灌木也被割走,它们将成为这个冬天的燃烧物,提供敌我双方在野外过冬的人光和热。
在野外过冬,到了科技达的现代,一样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这个冬天,多少人会倒下?”
楼令看着越积越厚的白雪,轻声呢喃。
两支合起来过五十万的大军,他们在这一边交战,打的还是阵地战,很直接制造出一片又一片变得光秃秃的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