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急什么就问问急什么(第2页)
楼令所知道的是“杨梁”
成了楚军的指挥中枢,一众大人物居住在城内,周边则是密密麻麻的帐篷以及窝棚。
双方的用兵规模都显得很庞大,哪一边的指挥中枢外围都布满己方的军队,明显不是一次偷袭就可以分出胜负,谁都不肯认输撤退的话,打上几年的时间都属于寻常。
楼令喜欢这样的交战模式。
不说打上几年,只要僵持个三年的时间,哪一个阵营都会有无数的将士倒在战线之上。
等这一场战役分出胜负,过于庞大的伤亡数字,加上交战期间积累了足够多的仇恨,以后恐怕没什么君子之战了。
那么就是说,诸夏这个文明正在面临转折。可能在这一场战役交战过程中,许许多多非常规手段就被使用出来,致使诸夏各国的战争提前走进无所不用其极的阶段,彻底改变既有的主流交战模式。
多少年了?
知道楼令被憋得有多么难受吗?
打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比的就是谁的道德下限更低。
会涌现出无数的聪明人,研究出各种军事谋略,拉低人类的道德底线。
在比较道德底线的这种事情上,春秋时代的人怎么跟历经过各种毒打以及接受海量信息的现代穿越者比?
所以,楼令不一定要比当代的人更聪明,比他们更没有道德底线就行了。
“我也不算是坏人吧?提前进入到总体战模式,更早形成疆域大一统,难道不如打了将近两百年的战国好?”
楼令会有这种想法,摆明就是有心理负担。
怎么可能不会产生心理负担呢?
正在进行的战役,每一天倒下的人过一千,战况激烈的当天可以倒下三五千人。
这一场战役之中,好多原本可以当吃瓜群众的人,也就是晋国阵营的那些列国之人,他们会变成填线宝宝。
这些国家的军队消耗在这一场战役,怎么可能不会产生影响。可以是列国之间的军事摩擦增多,也能是弱国被强国被攻占,一定会生的事情是贵族对其他阶层的压榨更严重。
要是在有业障的世界,仅仅是楼令推动那一些,一定是业障缠身的结果,看就看晋国的国运庇不庇护又顶不顶得住了。
本就在交战的区域,在楚国君臣得知联军在其它位置有应对举动,交战的烈度降低了下来。
齐军抓住机会大举增兵,仅是战线之上就屯驻一万五千,后面还有一万多齐军以及一万五千的晋军。
那一万五千晋军是随时准备填补战线的部队,也能看作是监督齐军的督战队,他们来自郤氏。
楚国君臣现齐军趁机增兵,讲实话是对降低交战烈度感到后悔。
“我们再一次错估了齐军的坚韧。”
子革不是要打做出决定那些人的脸,说出去则是跟打脸没有区别。
楚君审不以为意,说道:“两边第一次打这样的战役,有所疏漏属于正常。”
这倒是大实话。
以往虽然也是阵地战,但是双方列阵而战,并非是在构筑的防线上交战。
列阵而战的话,进退取决于哪一边能够更好的维持阵型,一旦阵型被瓦解根本没有立足的能力。
有工事的防线不一样,进攻方推进度快不了,防御方有更多的时间补充兵力,太容易在一片阵地上来回拉锯。
无论是联军,还是楚军,两边的将校都在用极快的度积累经验,意味着他们对当前的交战模式到底有多陌生。
“楼氏之主没有起攻击吗?”
楚君审问完,吩咐道:“派人送些酒肉过去。”
自然会有人应命。
以君主之身临阵给敌国大将送酒肉,楚君审经常干这种事情。
很多时候,楚君审是为了离间,有的时候则是代表一种尊重,具体怎么解读从送去什么酒和什么肉去区分。
例如说,送去佳酿与鹿肉,便是一种尊重。
今日是两军在开战针线上采取额外行动的第一天,多个方向并未真正接触,后面正在争夺的防线也停止交战,进入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楼令这一边,见到了楚国的使者,也收下了楚君审送来的酒肉。
“寡君让外臣慰问晋卿之余,敢问晋卿二三事。”
孙安第一次见到楼令本人,见面的那一刻就觉得盛名之下无虚士。
不用楼令刻意去维持风度,本身有着高强的武力值,再加上久坐高位,气度早就培养出来了。
“请问楚君有何事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