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家父万历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0章 华夏粮仓不是梦(第2页)

“记得,他拉出好大几条虫子!”

“是了,如果不服用乌梅丸,喝猪油,那虫子就会依附在肠子里,吸收人的血气。乌日之前瘦弱肚子大,就是因为没有祛除体内虫子。你现在看看,这孩子多精神。”

巴亚挠挠头,“罕王,我与他们说了多少次了,可没人听啊,大家伙都习惯了这样活着。”

朱常瀛就叹气。

“你自己不以身作则,谁听你的?你看看你那大虫牙,三十几岁就没了两颗牙。算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但孩子却不能被耽误了。”

“记着,你们人虽然迁走了,但孩子必须来上学。哪个屯子的孩子不来,可是有罚金的。”

开春,逗留伯力的那乃人、乞列迷人陆续离开,整屯整屯的搬迁。

村落大体上沿着黑水或者黑水支流分布。为了安全,皆定居在黑水干流北岸。

他们原本的窝不是地窨子就是桦树皮帐篷,也没什么家具。换个地方定居,对渔猎人也不是什么大事。

最终定居在伯力的,也不过四十几户孤魂野鬼,村屯散了,无处安身。

对于那些离开的,朱老七只一个要求,送孩子来上学,每月逢五上课一天,天天能来则更好。

黑水对岸设有码头,有接有送。

哪个屯子不来,那就罚款加利息。

这就如同地主之于佃户,落到朱老七手里,他们就再也无法逃脱魔掌。

整个冬季,吃喝拉撒都是钱,瀛州不是善堂,不收房租已算仁义,但日常吃穿取用啥的,那都是要记账算钱的。

有皮子就用皮子抵扣,没皮子那就算借款。

借款不收利息,但本金却不能不收回,需慢慢从各村屯皮货交易中抵扣,年底之前结清。

对于萨哈连罕王的大仁大义,各村屯无不感激,这时的人还是很有羞耻心的,知道感恩,不似后世,欠钱的是大爷债主却是孙子。

由此,朱老七也有了不动用威权而控制土着的另一层手段。

不听话,爷就加息!

实话说,绝大多数土着为此而抱怨,心有抵触。

学说官话,读书识字的意义于土着来说太过陌生,那是啥啊,能饱肚子么?

更何况,十二三岁的孩子即可视为大半个劳动力,需要承担一部分家庭劳作。

然而抱怨没有用,民意并不代表正确。即便正确,于统治者来说也未必有利。

不推行教育,归化个屁。

这个道理,华夏几千年前就了然于心。

巴亚苦着脸点头。

“我记着了,别的屯子不敢说,但哈鲁温的崽子一定来。”

“罕王,那我们走了,鞑靼人来打怎么办?伯力的人手太少了。”

“此事你也不必担心,过几日便有增援从永宁赶过来。倘若鞑子当真来了,各屯与伯力相距大多在三十里以内,走水路一日可至。有黑水在,谁也奈何不得咱们。”

“好!”

巴亚捏紧拳头,恨恨道,“如果有鞑子来,请罕王一定要告诉咱,咱不怕跟他们拼命!”

仇恨宣传很有效果,朱老七默默为鞑靼人默哀。

在伯力,几座主要建筑上张贴有宣传画。

画中,鞑靼人是丑陋的劫掠者,手中提着血淋淋的刀子,面相凶狠狰狞。萨哈连人则是英勇的保卫者,有汉人有那乃人有乞列迷人,面目刚毅,目光坚定,护住身后的女人孩子。

也不用文字,只看画面便知谁好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