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混乱爪哇岛(第2页)
这很重要,敕封神只也是朝廷一件大事,于稳定人心极为关键。
灜州都是外来移民,民间信仰泛滥,前几年整治一番,又立宗教司管理,但效果有限,终还是要正统道教来立规矩,百姓才能信服。
对于宗教,官府真的是能力有限,人心总需要归宿,越是能力有限之人需求越是强烈,因为面对太多困难而无能为力,神只是他们的唯一安慰。
不去引导,民间就会乱来,一村一神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无神论……朱常瀛一直在极力推广,而儒家同无神论并不冲突,但也仅限于学堂教育。
对于如何改造儒学,朱老七研究最深,路线很明确。
抑制程朱理学,弘扬阳明心学,但阳明心学太过高深,非大智慧难懂,所以就有了实学。
一切有利于创造财富,改善民生,提升国力的学问就是实学。
由知行合一,至学以致用,一脉相承,自有大儒辩经。
这些年注疏论说之盛也是没谁了,不敢说全国,在江南沿海实学俨然显学,引起广泛讨论。把这股思潮称之为一场思想革命一点也不为过。
只不过这股思潮仅限于知识界,重点也不在于有神无神的讨论。
而事实上朱老七也不敢公然举起无神论大旗,越来越多人能做到“敬鬼神而远之”
就不错了。
一句话,众生需要神,世上还没有产生无神的客观条件与理论基础。
所以,佛要弘扬道家更要规范,使民有所祭祀心灵有所依托。
转过天,朱常瀛召集长史府、宗教司与会,又花了几日时间讨论,方才达成共识,制定一部宗教法规,对宗教事务进行更加细致管理。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涉及多个部门。朱老七给出时间线,年底要确定大纲,两年内成法。
至于帕迦王国,除了佛教交流之外,还要大力扶持。
该国人口有限但物产却丰富,中部山区有矿,而且铜矿金矿皆有,矿产换军武,正合适。
朱常瀛亲自书信给沈兴同贺承志,要求其配合外交公署与帕迦协商,签订一份相对合理的商业及军事协议。
除了武装其军队,还要派出教官协助训练。
该国之巴东港要扩建,要建设为苏门答腊岛南部最大军事基地以及贸易港。
与此同时,朱常瀛还出邀请函,请帕迦国派出特使访问屏东。
舰炮外交,必然是拉仇恨的,动荡将是常态。这个帕迦国或许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变苏门答腊岛宗教生态的契机,值得投资。
爪哇岛,形势更为复杂。
与灜州交往最为深入的万丹国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综合几方报告显示,国王哈桑因为弑君夺位,又宰了大嫂,一直难以服众,内斗激烈,导致国政废弛,国力军力一年不如一年。
话说南洋几个强大苏丹国大多仿照奥斯曼制度,中枢有限集权,地方自治。中枢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是这种政治制度能够维持的根本。
偏哈桑控制的中央军在同尼德兰人作战中损失惨重,失去了绝对优势。这就导致地方势力抬头,对他这个僭主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
这几年,万丹就靠着灜州贷款维持。
而这贷款,如同黄赌毒,一旦沾惹便会上瘾,再难摆脱。
而哈桑这厮又生活奢侈好女色,营建宫殿,广畜美女,排场大的很,单单仪仗大象就养了三十头。
养一头大象的费用,足够养三十匹战马了。
这玩意个头大看着威仪吓人但作战真的没有用,只是岛国土着势力因为传统都偏爱这玩意。
灜州也驯养大象,不过都是用来搞运输,雨林中穿梭,没它不行。
至于仪仗,那就算了,有人上贡大象,朱老七转手就送去搞运输。
万丹海关已经被灜州接管几年了,收益还是可以的,只是每年扣除利息以及部分本金也就没了。旧款刚还又贷新款,就特酿跟刷信用卡一样。
南洋商行一直在提醒哈桑提升军力,警惕来自于巴达维亚同马打蓝的威胁。
哈桑听进去了,扩军千人,但领军将领却是他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