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好像有什么误会(第3页)
李承乾摆了摆手,随即起身。
这些话,不好在灵堂里说,所以才单独在旁边的屋子里。
李承乾也是给自己的老师家人一份保障了。
往后虽不好说有没有荣华富贵,但是这家宅中的安宁,东宫,保了。
都说人死如灯灭,但是真正的消逝,并非死亡的当下,而是人们最终忘记他的时候。
而自己的老师,高风亮节,将被历史所记。
一个连看不惯他的朝堂对手都会肯定他的人品,这样的人,难道不该青史留名吗?
李承乾要告辞了,过来祭奠之后,还要回太极宫,看看宫中,如果宫中一切都按部就班,那么,三天之后,等到老师出殡之后,就要启程离开长安了。
李承乾里开了李家宅邸,门口管家相送,家中依旧热闹,来往宾客不绝,只是等到宾客散尽,悲伤依旧笼罩着整个宅邸。
灵堂烛火,依旧长明。
三日之后,一队素缟仪仗缓缓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七十二名挽郎齐唱《薤露》,白幡如雪浪翻涌,纸钱纷扬似逆飞的蝶。
李承乾站在城门楼上,看着庞大的送葬队伍。
自己去老师家吊唁的第二天,翠微宫的旨意就到了李家宅邸。
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
。
李承乾身为李纲的学生,要在选定的吉日,亲自为老师立碑。
街边酒肆中,新罗使者与高句丽的副使正在对弈,忽闻哀钟穿透市井喧哗。
"
好大的排场!"
金仁问棋子"
啪"
地落定,凭栏望去——
十六人抬的灵柩罩着五重素纱,纱上银线绣满往生咒文,孝子手持的引魂幡缀满玉铃。
随着灵柩前方两边,还有一对檀木人偶。
倭国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疾步登楼,羊皮卷上墨迹未干。
他是今年刚到新一批的遣唐使。
"
唐国婚俗,还真是玄妙啊,新人竟乘素舆。。。"
话音未落,百济使者已抚掌惊叹:"
这是婚俗?难怪要撒铜钱形状的纸钱!定是祈愿新人多子多福!"
“我们要学习大唐的这些礼仪习俗,带回到本国去,这样,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文化。”
高句丽的使者说着。
对弈也停下了,让人找来了纸笔,一边写一边画。
他们这些使者来长安久住,本就是为了来学习大唐的风俗文化。
大唐如此强大,一定有它的道理。
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