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5章 君子(第2页)

孙伏伽心中了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修身和治国与齐家之间出现矛盾,崔仁师选择了正直。

他的这份正直,一定程度上,也庇护了崔家。

陛下看在他这般抉择的面子上,也不会让崔家过于难堪。

毕竟涉及名声。

这件事的真相传扬出去,那参与此事的家族,名声方面,不烂也得招人膈应很长一段时间。

得罪的,是读书人。

读书人编排起人来,那真是无解。

读书人读到了做官,读到了站在朝堂上,那就成了人精当中的人精。

但是大多数读书人,没有站在朝堂上的机会,这样的读书人,聪明不聪明且不说,但是有八成的人,是读书读成了一根筋。

到时候外面一传扬,崔家百般阻挠学子求学,针对书院,不让书院开下去。

不管是史书还是民间传扬,都不好听。

史书一两行,民间传扬和记载下来,可就野蛮的多了。

三人成虎,传着传着,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世人不会逮着好事去记住和编排,但是会逮着一件坏事,进行无限的二创,三创。

孙伏伽并没有看崔仁师那封请罪的奏章。

“崔侍郎,其实,同殿为臣,我很高兴你能想的明白。”

“但是,也不用着急这么快就走,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目的,想必,你心里也清楚,不妨,先缓一缓。”

“你如今着急要见的,也不应该是陛下。”

“你忘记了,这庄子上,还有两尊大佛。”

“此事你想要崔家不遭罪,还要见过他们二人才行。”

崔仁师猛然惊醒。

而后对着孙伏伽拱手行礼。

“多谢孙兄提点。”

事涉家族,崔仁师思考的东西太多,也是有些乱了方寸。

得亏有孙伏伽提醒。

孙伏伽连忙起身,伸手扶住了崔仁师。

“崔兄,先坐下说。”

崔仁师点头。

“你我,都是参加过朝廷考试的人。”

孙伏伽是参加科举,中状元。

而崔仁师,是武德年间参加制举,从而入朝为官。

若论起点,崔仁师的起点可比孙伏伽高许多,毕竟出身摆在那里。

朝廷用人,也是要看出身的。

而崔仁师中举之后,调任管州录事参军,不像孙伏伽,隋末从小吏做起。

这就是世家出身,为他带来的便利。

“对于我这样的读书人来说,前途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