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火炮的威力(第1页)

钢板便会慢慢向下弯曲,持续敲打之下,钢板会在锤子和模具的作用下逐渐向内卷曲,最终形成一根钢管。

此时将一根粗细一致的圆铁棒插入钢管中,圆铁棒的直径决定了钢管的口径。

随后便是无休止的重复敲打,直至得到一根合格的钢管为止。

由于这种加工方式,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带棱角的钢管而非圆形的,通常会被打造成六边形,因为这样的钢管更容易固定在操作台上。

整形完成后取出钢管中的铁棒即可冷却,一根枪管便宣告完工。

数日后,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世界上首支后装式火药枪诞生了。

火炮测试并未如想象般震撼,“一炮毁数里”

的夸张说法并未实现,仅是在绿色的田野上留下了几道泥痕。

在进行最大射程测试时,大家估算其射程约为六里,远不及传说中红夷大炮二十多里的射程。

杜寒心中清楚原因,为了不提前暴露火炮的强大威力,他依然使用普通火药,并刻意减少了装药量,因此火力自然减弱了许多。

他的意图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以他当前的地位根本无法守护住这项利器。

但降低了威力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一个需四匹战马拉动的小型火炮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

明朝人对火炮的认识仍停留在重量上,认为火炮越重威力越大。

眼前的轻型火炮,即使威力再大又能强到哪里?

金启保从未期望这门几百斤的火炮能超越红夷大炮,正因如此他对六里的射程感到满意。

毕竟那门红夷大炮价格昂贵,而这门火炮只是用少量生铁打造而成,怎么看都是划算的买卖。

后装式火帽枪的测试由杜寒亲自完成,此事他并未告知金启保等人。

金启保本来就知道杜寒在修复一些鸟铳,他若不问也就算了,问的话杜寒就用这个借口敷衍过去。

时间缓缓流逝,金启综、曹变蛟以及杜寒都在翘首以盼朝廷的嘉奖。

上报的八十多颗真奴首级,这在辽东战场上堪称罕见之事。

即便是毛文龙报功时,连建奴妇女的首级都呈上去了,也不过百颗左右。

如此显赫的功绩,按常理说朝廷的封赏早就该下达了,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仍不见丝毫动静。

曹文诏早已自宁远返回,在杜寒主动示好与曹文诏积极拉拢之下,二人关系迅速升温。

曹文诏对待杜寒毫无上官的架子,与他对待麾下千总、把总的相处方式并无二致。

到了七月底,一支由八百骑兵组成的队伍抵达右屯,随行的还有孙元化,他在宁远途中加入这支骑兵,将朝廷迟到的封赏一同带来。

封赏丰厚且覆盖面广,就连金启综都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