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食盐(第2页)

大明当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官员和士绅不交税。

他想要构建的体系是利用缴纳所得税的工人阶层逐步进入朝廷,将那些免税的士绅驱逐出权力中心,进而改变现有的税收格局,让所有官吏都需缴税。

夏白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最终,他下定了决心。

还是要把税收纳入计划。

可以将标准设定得很高,确保目前盐业中的工人无人能够达到,但必须要有。

可以选择暂时不用,却不能完全缺失。

在他心中,京都的盐业就如同一个制度试验田,用来测试各种新制度的。如果遭到过多反对,就说明不适合;若争议不大,则可以继续推广。

夜色愈发浓重。

夏白一边思考一边伏案入睡。

近来他实在太疲惫了。

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几个问题:何时建立工农学校?何时普及蒸汽机?何时编写系统化的科学教材?何时展开扫盲行动……

身怀利器,必遭猜忌。

夏白早已明白这一点。

他一直行走于生死之间。

然而,他也找到了应对之策,就是将怀中的“利器”

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了解并运用它,这样才能稳如走钢丝,一步步推动社会改革。

属于大众的,才是天下的,也才会有未来。

------------

次日清晨。

刚刚醒来听到黑娃带来消息的夏白,愣了一下。

“花纶要见我?”

夏白眉头微蹙,对这一情况感到困惑。

当年的花纶等一甲进士,因为替自己发声,被一股脑地安排进了翰林院。

若是在后世,翰林院大致相当于秘书处,这些人负责协助处理政务、积累从政经验。

他的声望现在褒贬不一。

在民间口碑甚佳,但在官场中许多人对他颇有微词。

当初招揽工匠的时候,不少人偷偷搞小动作,企图让自己出丑,不过都被一一化解。因此,花纶等人除非必要,很少主动接近自己,因为这样做容易招来士大夫官员的不满,进而影响未来的官场之路。

夏白近来一直没去过翰林院。

按理说,他们之间没什么交集。

夏白想不通,也不愿多想。

他眼下要做的事情很多,距离提交账目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他必须着手为接下来三个月的局面做准备。

他也得尝试压制其他商贾,让他们听命于自己。

他让黑娃传话给方墨,要是花纶再来联系,就让他定个日子,他会过去的。

交代完毕后,夏白前往制盐厂。

那里的设施相当简陋。

十几个大烟囱,浓烟滚滚。

周围的建筑也很粗糙,像是临时搭建起来的。

实际上确实如此。

这两个月,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去改善这些房子,只要能遮风避雨、不漏风、能住人就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夏白明白的道理。

房子什么时候都能修。

但如果错过了这三个月的关键时期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京都盐业倒闭,那就得不偿失了。

京都盐业的工人也非常勤奋。

几乎昼夜不停地工作,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多产些盐,让京都盐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夏白没在这里停留太久,直接去了周宁等工匠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