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行了往事不用再提(第2页)
看样子,爷爷对大孙子依旧宠爱有加。
只要朱瞻基仍是皇太孙的身份稳固,那自己的地位也算是无虞。
朱瞻基入室之后,毕恭毕敬地弯腰作了个揖礼:“拜见祖父,见过爹,见过几位叔叔。"
"自家人不用过于拘泥礼节。"
朱棣指点最后一个席位,直到朱瞻基落座方才开口:“今日聚集在此,均为我们朱家的优秀儿孙,父亲平时的一番用心总算没有白费。"
"那么,先举杯同饮吧!"
随着这话落下,大小六人不约而同举起酒杯。
"儿女(孙辈们),愿你安康长寿,万古千秋永享尊崇之主位!"
这种场面话虽不怎么真切可信,但对于听到的人来说总归能感到舒心愉快。
朱棣仰头痛快饮完一杯后,开怀笑道:“你们这些孩子们还挺会哄老人高兴的。"
接着朱棣
此时,他身上早已没有了之前的**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家族长者的形象(原本他就是),时刻为后代操心。
朱高炽率先表态:“父亲请放宽心,有孩儿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让几位弟弟受到半点委屈。"
朱棣沉默不语,只将目光转向老二和老三。
朱高煦站起身来,说道:“我与三弟也是同样的心思。若大哥将来遇到难处,做弟弟的断不会坐视不理。"
轮到朱高焱时,他也郑重点头道:“父亲,三位兄长自幼待我不薄,若有任何事需帮忙,我必定义无反顾!"
"好啊,你们都是朕的好儿子!"朱棣语气中带着欣慰,随即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一般,独自倒满一杯酒,显得有些欲言又止。
朱高炽见状连忙追问:“父亲,您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许是老头子我在胡思乱想罢了。"朱棣长长叹了口气,又缓缓说道,"日前我去了一趟鸡鸣寺,那老和尚对我说,日后我的子孙会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给大明带来滔天劫难。"
一语既出,众人都被惊得魂飞魄散,手中的酒杯纷纷掉落,连双腿都软了下来。"父亲,您说什么呢?"
席上谁人不知,朱棣当初凭借**成事,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他虽这般行事,心中亦有不得已之处和些许悔恨,最担心的就是子孙效仿自己因争权而自相残杀。
朱棣又带着一丝自责低声道:“有些话说出来便是错,早知如此,就不该问那和尚,徒增烦忧!"
这一番话更是把朱高炽等人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双膝跪地连连叩头:“父亲,千万别信那和尚的胡说八道,我们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朱棣伸出手将儿孙们揽在身边,一字一句地道:“今日你们必须当着爹赌咒发誓,从此之后,朱家人的血绝不能沾染在自己的手上!"
随后他拉起朱高炽的手说:“老大,当年我带着老二老三打天下。去找宁王借兵的时候,李景隆带五十万大军攻打顺天,你却在城中坚守阵地,免除了爹的后顾之忧!爹始终记挂着你的恩情。骂你,也只是希望你比爹更加优秀罢了。你出生那年,我随蓝玉将军浴血奋战,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听到喜讯得知有个儿子,开心得喝下了一壶酒,还痛哭了一场。老大啊,这些年来,你知道你有多辛苦吗?爹深知你的委屈……"
话到这里,朱棣不禁潸然泪下,而朱高炽则哭得全身颤抖。
接着,他又转向朱高煦,语重心长地说道:“老二,你自小就随着爹上阵杀敌,还没马镫高的时候便已经经历了无数生死,南征北讨之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只要把你衣裳脱下,你身上的旧伤每一处爹都能知道是在哪场战斗中留下的印记。每一个给你治伤的大夫,爹都会给予升官加爵的机会,就怕他们照顾不好我的儿郎!"
然后看向朱高燧的眼眸,"老三,相比兄弟几个你的武艺略逊一筹,可你的细腻心思却是难得可贵。每次出征时,营帐外每晚都有你的脚步巡逻的声音,爹不但听得到,也都牢记于心。但爹又怎么能说得出口呢?皇帝的儿子尚且冲锋陷阵,才能赢得人心为咱们朱家效力。我听出你走路的步伐中腿受过箭伤,以后定要帮你大哥打理这个家,莫要再闹别扭。"
朱高燧急忙应声:“父亲,您别说了,儿都知道该怎么做。"
到了此时,朱高焱心中也明白该轮到他自己了。
朱棣果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既欣慰又略带玩笑地说:“小子跟你老子一个德行!要是不是姓朱,我现在就想掐死他!"
最后,朱棣的目光落在孙子朱瞻基身上,笑着说:“这些孙子里面就数这孩子还算机灵,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一番叮嘱下来,朱棣仿佛终于放下心结一般感叹道:“我已经做完我该做的了,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地,不要再次陷入纷争之中。"
未来史册会记载,我朱棣乃大奸之人,实为天下最大的叛徒。但我的子孙后代却定是良善之辈。"
"倘若果真如此,即便将我沉到最底层的地狱,我也甘愿承受!"
身边围绕着儿孙,他们不住地点头,表明一定会牢记今天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