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主动请缨(第2页)
就在一切都似乎安排妥帖准备实施之时,事态陡然生变。
孙家继承人李阳揭示了东吴突然攻打长沙和江陵的计划。
得知这一消息的庞统一时心急交瘁。
本已规划好的宏大图谋,却在瞬间变得遥不可及。
他知道这样的选择将无可挽回地改变未来格局。
尽管已经意识到局面难以扭转,但仍怀一线希望的庞统迅速乘车赶赴襄阳意图补救。
此时的关羽父子正在专注于襄樊战局。
荆州是否准备好抵御东吴的奇袭还是未知数。
而这背刺之举几乎势在必得。
但是正因此种形势更增添了鲁肃深深的忧虑。
并非因东吴攻下荆州有多难或者关氏难以战胜的问题,而是胜利带来的长期隐忧:
若东吴取胜擒获关羽、关麟怎么办?若放他们,他们必然反扑。
一旦这样发展下去,则东吴与荆襄之间难免再度战火频燃。
而且东吴夹在两股势力中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蜀汉的覆亡或许不是最大顾虑,因为即使擒杀关羽,刘备仍在益州掌控大局。
放虎归山必将带来更大
然而李轩清晰地意识到,唯有坚定抵抗曹魏,联盟才能笑到最后。
不得不提的是,这位时代中的战略家与诸葛瑾、司马懿并驾齐驱。
他是东吴最坚决的声音,本属于“鹰派”
,却因时局所迫,选择了比和平主义更为温和的道路。
而现在,他敏锐察觉到维系已久的三足鼎立之势将被打破,并且预见到这可能导致整个东吴的毁灭!
“糟糕!
糟糕!”
“东吴将陷入危难!”
这些忧虑在他心中不断回响。
孙凌凝视着李轩猛烈地咳嗽,不由得询问道:“大将军为何如此坚持这个同盟?父亲始终觉得荆州原本就是东吴的领土,对此情有独钟……”
李轩艰难回答:“无论是姓刘还是姓孙,对荆州的归属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在于曹操最善于利用‘驱虎吞狼’的战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边拍打胸口,语气沉重,“群雄逐鹿的历史中,那些英雄豪杰相继败亡……都是因为这种策略啊,孙刘之间一旦内斗,最终得益的只会是曹操。
孙刘若能携手,则还有机会蚕食逆魏的势力。”
李轩的话语虽轻却满是无奈和悲伤……
年轻的孙凌难以理解,目光也无法远见数年后的变局。
孙凌只是淡淡说道:“可是现在突袭已经开始,大将军前往襄阳城,岂非以卵击石?根据父亲指示,当务之急……是我们趁乱逃离东吴吧!”
事实上他们有逃跑的机会——在四个月的观察后,孙凌已找到看押他们的一些破绽。
但李轩自始就坚决反对:“如果我们逃跑,这个天下就要变成曹操的了……”
“即使踏入龙潭虎穴,”
李轩苦笑着说,“为了用我俩做人质换取停战,我愿亲自会见关羽。
希望这次能让局势有所转机,双方各退一步……”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渐弱几乎气如游丝,心中的忧伤正消耗着他最后的力量。
在他脑海里,“唇亡齿寒,联盟能保吴蜀安全。”
这样的信念挥之不去。
尽管面对现状,他知道仅凭自己的身躯不足以左右全局;但仍选择作为维持联盟的最后一道防线!
成功与否将决定未来是否由逆魏一统山河,抑或还能再争取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