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8章 但并非唯一(第2页)

吃饭时的场面温馨而热闹,桌上佳肴被众人称赞不已。一位名叫老铁穿着整洁中山装的男士问李晓天:“这些饭菜都是你做的吗?”

李晓天点头确认并表示自己一直受到鼓舞,学习的是老铁同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即‘条件不具备就创造条件上’。这种理念深深地烙印在工厂墙上,也在人们心中扎下根基。

接着,两人交谈起机械制造方面的合作与成果。“拖拉机和三轮车的研成功不仅让农民受益无穷,还带动了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

老铁笑着说,“特别是红星机械厂的产品非常给力”

餐桌上笑声不断,敬酒环节尤为感人。大家纷纷表达各自的情感与认可,形成了一个既友好又充满诚意的小圈子。

最后,席间讨论转向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和科研进展:王光美作为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者之一,分享了她的团队所取得的成功以及面临的困难;李晓天则表现出极大兴趣和支持态度,邀请王光美共同探讨工业化量产的可能性,并计划进一步沟通此事。

整场聚会气氛融洽,既有着深厚的友谊,又有对于科技进步和民生展的热忱展望。

这回不仅是吴天鹏,就连一旁的张老师也惊讶不已:“难怪你们俩谈话这么亲切,原来是早就熟识啊。”

坐在主位的老先生也饶有兴趣地问道:“你们两位怎么认识的呢?”

不等赵晓辉答话,旁边李慧娟抢先说道:“我是在省科技大会上遇见赵老师的。当时他是带着基因重组与突变研究课题上台言,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和帮助。”

老先生听后大为感叹:“原来如此,你这孩子可不得了啊。工人也干过,拖拉机也研究过,现在更是深入基因研究,真是多才多艺啊。”

众人连连点头赞同。当然,只有老先生心知肚明还有其他没有提及的成绩,像冶金和机床的研究。

“我只是个工人,做一行爱一行吧。”

赵晓辉笑答。

张老师继续分享关于胰岛素工业生产的心得,这件事对国内医药业展至关重要。

老先生点了点头:“我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你们先想想办法。”

次日详谈定下了合作方向,这让李慧娟心中充满了期待,但也不免有些担心。这次来京城参加晚宴竟收获颇丰,希望能真正帮到他。

老先生见气氛渐入佳境便开始逐一介绍其余宾客,“这是你的林婆婆。”

林婆婆轻握住了赵晓辉的手。

那天是个美好的夜晚。

林婆婆轻声细语间带有一种温和的力量:“你好,赵晓辉同志!”

赵晓辉心头涌上一股暖意,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妇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对话中不经意提到了冉秀琴,并关切其健康情况。当问起是否为其接生时,在场的人都被逗笑了,而赵晓辉则一本正经地说希望可以跟随这些优秀人物的脚步前进。

一位青年站起来自称为余北,向他表示敬意并谈及《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歌曲的影响,讲述了顺义救援的故事。这段经历令人动容,整个饭桌上的人都为之沉默,之后共同唱起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