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4章 红毛鬼子(第2页)

宋应星抚摸着枪管,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继续说道:"

材质做工远不如我大明所产。"

李若琏点头:"

确实,这些枪虽然能打响,但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勇士营的装备。"

宋应星沉吟片刻,道:"

还请将军将这些枪械全部移交科学院,我等需仔细研究。"

"

没问题!"

李若琏爽快答应,随即命人将两百余支燧枪装车,运往科学院。

宋应星立刻召集杨廷鉴等核心成员,开始逆向拆解。众人围坐在实验台前,小心翼翼地拆卸枪械,逐一检查每个部件。

"

诸位请看。"

宋应星举起一支拆开的燧枪,指着枪管内部,说道:"

这些枪的膛线刻制粗糙,深浅不一,显然不是用我大明的镗床工艺所制。"

科学院的燧枪从第二代开始,就加入了膛线,这些枪虽然也有膛线,但是做工差远了。

杨廷鉴接过枪管,凑近烛光仔细观察,随后点头:"

确实,我们的镗床能保证膛线均匀,而这些枪的膛线明显是手工刻制的,精度不足。"

其他工匠拿起枪机部分,有人皱眉道:"

燧石击机构也较为简陋,弹簧钢的韧性不足,长期使用容易断裂。"

宋应星又拿起一枚缴获的弹药,剥开弹壳,倒出火药,在指尖捻了捻:"

火药颗粒粗糙,燃烧效率很差,很明显,颗粒化的工艺有问题。"

众人纷纷记录着这些差异,忽然,一名年长的刘姓匠人拿起枪管,用锉刀刮了刮,又用铁锤轻轻敲击,侧耳倾听金属的回响。

紧接着,此人喃喃自语:"

奇怪……"

宋应星转头问道:"

刘师傅,可有现?"

刘老匠人抬头,神色凝重:"

这枪管的钢材……不对劲。"

"

哦?"

宋应星凑近,"

有何不同?"

刘老匠人解释道:"

我大明科学院研制的枪管钢,用的是高炉精炼的低碳钢,再经过反复锻打,质地均匀,韧性极佳,可这些枪管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