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宇宙流浪归来,成就超级霸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7章 即将面临工业挤压农业的现象(第2页)

这其中还有家庭主妇,真正参与劳动的人口估计只有3亿出头。

再去除政府人员和军队人员,真正能参与经济建设的人口数量更少,满打满算估计也就三亿。

光是天道基金就为社会提供了2亿的就业岗位,加上国企和个体工商户等,全社会基本实现了全面就业了。

至于失业率,根本就不存在,各行各业基本都处于劳动力紧张的状态。

不过根据天道基金的预估,等到家庭服务机器人上市之后,会释放相当一部分家庭主妇,为社会增加一批新的劳动力。

工业的快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经济上来了,百姓的收入提高了,但农业从业者人数在快降低。

根据天道基金的调查,除了大规模农场经营模式之外,例如天道基金在三江平原建立的农场,已经很少有全职农业生产者了。

但不意味着农田就彻底荒芜,这得益于天道基金县域经济展规划,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很多人都是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照顾家里的田地。

很多人白天去县里上班,下班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现在也有人直接购买了小汽车,回到乡下家里,看看家里的农作物生长情况。

如果实在照顾不过来,还有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可以负责打农药、施肥,甚至还负责前期的种植和后面的收割。

只是这样虽然省事了,但留给农民的收益就极小,毕竟这些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

这倒是让韩朔松了口气,起码农业并没有如前世那样荒废。

前世韩朔家里也是农村,很多人出远门打工,根本就没法照顾家里的农作物,很多田地已经抛荒了。

后来倒是将田地承包给了农业公司,但农业公司很多都没有认真经营,目的只是为了拿补贴而已。

至于农业为什么还能年年大丰收,很多农村人都感到不解。

不过现在虽然没有出现抛荒的现象,是因为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种田本能作祟,是惯性使然。

等到过几年,他们综合计算收益和成本,估计就不愿意再在农业上投入精力和时间了。

到时候,抛荒现象会逐渐增加。

这次韩朔回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政府高层讨论农业改革。

是农业改革,不是土地改革。

土地归属依然按照之前的来,只是将土地的经营权租借给天道基金,但由于土地产出收益较小,租金其实聊胜于无。

不过这些土地,需要能进行大规模农场作业,至于那些梯田或者丘陵地带的田地,哪怕是天道基金来做,收益同样不高。

所以天道基金还需要投资很多农业生产工厂,让很多农产品通过工厂生产模式生产出来。

不过这种模式,前提是需要大量的能源。

所以工厂农业化模式在农业总产能中占比多大,就看国内能提供多少可供使用的低价能源。

仅仅依靠现在的毛乌素地区提供的能源供给,还远远不够。

也许等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成能源供给基地,国内农业生产模式才能得到根本性逆转。

到时候除了粮食生产之外,其他所有农业生产都能进行工厂化运作。

百姓对农产品的依赖,就不再依托于土地资源的多寡,只要能源足够,产能就能持续性爆,几乎没有瓶颈。

农业也将从传统第一产业,变成真正的高科技产业。

虽然根据生产技术不同,技术含量有差别,例如低端工厂化就是高科技大棚种植技术,而顶级的就厉害了,直接将能源转换成农产品。

真正高端技术,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范畴,属于生物学、仿生学等尖端领域了,技术含量丝毫不比人类移民太空低。

但不管是何种级别的技术,都比现在要强很多,参与者获得的收益也要比现在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