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西岭设伏(第2页)
要是碰上第二师团或者第六师团,就算是能全歼鬼子,自身最少牺牲一半以上。
终归还是部队技战术水平不够,兵员身体素质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强才行。
但就算是这样,来的时候丁伟带了差不多1。5万的部队,现在还能战斗的却是只有一万人出头了。
再加上28团和29团已经先行携带物资撤离了。
这其中,28团、57团的伤亡算是比较大的,28团是丁伟自冀中军区带过来的,57团是由新一团和地方团合并组建的。
因为加入冀西军区的时间太短,缺乏有效的磨合,再加上兵员的战斗力水平和原冀西军区部队的差距较大。
这才会有这样的伤亡数字。
当然了,能以较小的代价全歼更多的鬼子,就是胜利。
这一仗丁伟能够打成这个样子,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这也跟丁伟来到冀西军区后,加强了学习有关。
预计鬼子的部队,还有一个小时才能到,部队自然不会闲着。
一时间,洪水河两岸的山上,两个团的部队,分别开始构筑伏击阵地。
晚上七点出头,前方侦查人员回来报告,鬼子的先头部队,距离伏击阵地只有不到一公里了。
丁伟立刻让部队停下手里的工作,快速隐蔽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看到一队快速行军的日军正在赶来。
来者,正是铃木支队。
支队,在抗战时期,属于日军的一个特殊的编制。
在抗战时期,日军的常设编制从高到低,是由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组成,而除此之外,还另外有两个临时编制,分别是‘军’和‘支队’。
日军的军是根据战略需要由若干个师团组成,并无固定的编制,只是根据战略目标的变化,而调动不同数量的师团组成军,就比如在山西地区,主要和晋绥军以及山西八路军作战的第一军,或者在南方地区,和国军主力对决的第11军。
而支队这个临时编制却是更为灵活,通常支队只是为了某个战术目标而从各部队(通常是师团内部)抽调单位临时组建的,人数从一个旅团到一两个步兵大队都有可能,而支队的名字通常也是由指挥官的姓氏命名的。
而铃木支队,便是由两个独立混成旅的大队,加上一个山炮中队组成的,总兵力两千人左右。
此刻,两千多铃木支队的鬼子,正在快速前进,企图增援关家垴地区的山崎大队。
但这些鬼子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进入到了八路军为他们布下的伏击圈。
喜欢抗战,奋斗在晋察冀请大家收藏:(
http:www。xiakezw。com"
target="
_blank"
class="
linkcontent"
>www。xiakezw。com)抗战,奋斗在晋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