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第1页)
第1375章
郭可盈驳斥道:“穷兵黩武,此乃燕朝日渐颓废之根本也。陛下,如今各地天灾频发,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百姓们连草根都需争食以果腹,此等情境之下,我们还要大肆征兵,穷尽国力以战,岂不是在教唆陛下自绝于天下苍生吗?
再者,江南虽素有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之美誉,但那富庶的不过是乡绅权贵之家,寻常百姓多少能吃得上一顿饱饭?若再行征兵之事,势必加重民间疾苦,引发更多动荡。臣以为,当前应以安抚民心、恢复生产为首要之务,而非轻启战端,徒增伤亡。
陛下,臣并非怯战之人,但战争之残酷,非亲历不知其苦。臣只愿我大燕能休养生息,待国力日渐强盛之时,再图长远之计。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勿因一时之怒,而陷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啊。”
言罢,郭可盈深深一揖,目光中既有对国事的忧虑,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郭可盈的一番肺腑之言,让钱元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初登帝位,便遭遇了如此棘手的难题,这无疑是命运对他的一次严峻考验。
想到顺兰若得知乾军大举进犯燕朝的消息,定会忧心忡忡,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钱元昭的心中便充满了不舍。他不愿让新婚的妻子承受如此沉重的思想负担,更不愿看到她因担忧国事而陷入郁郁寡欢,整日生活在阴霾之中。
然而,面对乾朝的强势进攻,钱元昭又感到无力回天。打,实力悬殊,胜算渺茫;躲,又无处可逃,只能坐以待毙。臣服于乾朝,则意味着他将成为亡国之君,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战争,拼的是国力,是军队的综合实力。若硬要支撑着抵抗乾军的进攻,势必要倾尽国力,穷兵黩武,这无疑会背负天下人的骂名。此刻,钱元昭仿佛看到了父皇当年的身影,体会到了他当时的无奈与挣扎。
王孝武轻笑一声,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反驳道:“傅大人,您的意思是,咱们索性举手投降,跪迎那些以屠城为乐,视燕人为猪狗的乾人吗?乾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铁蹄之下,是多少无辜百姓的血泪与哀嚎。您难道忘了,他们是如何在高奇县犯下滔天罪行,将我们的同胞如同猪狗般屠戮?
我们若选择投降,不仅是对祖先的背叛,更是对千千万万燕人生命的极大不负责。难道您要看着我们的亲人、朋友、同胞,在乾军的刀下颤抖,在绝望中哀嚎吗?
郭大人,身为朝臣,您当以国家为重,百姓为先。岂能因一时的安逸,便置国家安危、百姓生死于不顾?我王孝武虽不才,却愿以手中之剑,护卫我大燕疆土,与乾人决一死战,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再者说,战争虽有胜负,但勇气与尊严却永不言败。我们若能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又何惧乾军之强?还请陛下明察秋毫,勿让软弱与退缩之声,掩盖了我大燕儿郎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