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七章 鹅鹅鹅初唐天才(第2页)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9月,徐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

,在扬州起兵。不满武则天的骆宾王以极大热情投身这场短暂的造反运动中,为徐敬业起草了千古奇文《讨武曌檄》。

此文激昂慷慨,沉郁顿挫,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尤为后人所传颂。武则天读后也大加赞叹,宰相感叹:“如此贤才没有被朝廷所用,这是宰相的过失。”

后来,曾国藩在读此文后也盛赞:“一直胜过千军万马。”

然而,声势浩大的反武大军仅仅延续了4个月,徐敬业兵败,骆宾王被迫逃亡,不知所终,成为有唐以来着名的尘封一案。

纵观骆宾王的一生,有过少年神童的高光时刻,有过浪荡不羁、赢得民心的荒唐时光,有过跻身初唐四杰行列的傲娇随缘,也有过郁郁不得志的灰暗生涯,更有长虹凌空、《讨武曌檄》文的奋起一击。

而“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正是对他无比契合的评价。

【史书上最强书生,张巡究竟是吃人屠夫,还是千古名将?#历史#小知识#安史之乱】

他生前吃人,死后却被封神,民族英雄文天祥更将其视为偶像。他为了挽救大唐,以死报国,称得上千古忠臣的楷模;

然而,他弹尽粮绝,却将百姓当作军粮,又被人骂为“吃人屠夫”

。他就是安史之乱中的孤勇者、名将张巡。

说起文天祥,他可谓是很多人的偶像。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尽了他坎坷的人生命运以及对家国的悲恨,更是对他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被众多后人视为偶像的文天祥,内心最崇拜的人正是张巡。文天祥在《沁园春》中用“魏子孝为臣死忠,骂贼孙杨。

爱军许愿,留取声名万古香”

来盛赞张巡。张巡这个名字,在大众耳中并不熟知,但他却与着名的安史之乱密切相关。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中,张巡无疑是其中最为悲壮的一个。

韩愈曾评价他“守一城,扞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将张巡视为挽救大唐的最大功臣。在整个安史之乱中,他以寡敌众,牵制了大量叛军,用一腔热血换来唐朝东南半壁江山的稳定。

他的气节与于谦、岳飞、文天祥等人相比,毫不逊色。有这样的烈士,唐朝命不该绝。然而,这也让张巡成为历史评价最为争议的人物之一。

历史上的张巡,从小就饱读圣贤之书,妥妥一副书生模样。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书生是柔弱的代表,整日抱着书卷的人身上似乎缺少勇武之气。

但张巡却不是一般人。虽然他出身文人,却颇有气节和胆气,有“历史最强书生”

的称号。他与后世的余玠一样,都是读书人出身,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展现了非凡的气度。

早年,张巡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按照古代仕途展,张巡原本可以在文官的道路上大展宏图,施展自己的抱负。然而,也因为他刚正不阿的性子,导致仕途不顺,一直在县令职位上徘徊。当时,宰相杨国忠权倾朝野,许多官员为了个人展,纷纷巴结贿赂杨国忠。于是,有人劝张巡走杨国忠的门路,拍拍马屁,说不定职务能往上走走。但张巡痛恨杨国忠擅权乱政,不肯与其同流合污。即便如此,他仍然在基层兢兢业业地做事,惩治土豪,拒绝腐败,造福一方百姓。

所有人都包括张巡自己,可能也认为他会像现在这样度过余生。但历史的展从来都是不可预测的。正是张巡的这份刚正不阿,决定了他一生命运的走向。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安禄山带领叛军势如破竹,唐朝盛景不再。面对叛军的攻击,部分唐军望风而降。

当时张巡的顶头上司令狐潮、杨万丹也不例外,并且还逼迫张巡跟他一起投降。然而,这让一心为唐的张巡极为愤怒。

于是,他集结上千人马,起兵抵抗安史叛军。自此,张巡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军事生涯,而他的这段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卫雍丘

雍丘保卫战是张巡声名鹊起的一战,但也充满了艰辛。当时,张巡手里只有1ooo来人,而叛军拥有精锐骑兵,人数众多。

于是,张巡整合各路人马,凭借雍丘城池抵御叛军。然而,雍丘城内的唐军总共不过3ooo余人,而叛军则有人。

在张巡的指挥下,唐军以伤亡1ooo人的代价,累计杀伤对方近万人,堪称战绩辉煌。叛军不得已短暂退兵。

不久之后,叛军卷土重来。此时,雍丘城北只剩下2ooo守军,而对手则有4万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张巡毫不畏惧。

他身先士卒,趁着夜深人静之时,出其不意地杀向叛军阵中。敌军虽然人多,但事出突然,张巡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使得叛军顿时大乱,只能后撤。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6o多天,经历了大小3oo余战。张巡和将士们一样,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不懈怠。身上受了伤,随便包扎一下就再度投入战斗。

其顽强的斗志令叛军无不胆寒。区区弹丸之地的雍丘,怎么都打不下来,这让叛军无比郁闷。

恰好此时长安失守,叛军写信给张巡劝降。而守军将领中有6人也认为敌我悬殊,且皇帝说不定早就死了,于是都劝张巡投降。

张巡表面上装作答应,第二天却将这6人斩示众,以此表明宁死不降的决心。此举也让其内部更加团结。

随着叛军不断攻城,城里的箭用完了,张巡巧出妙计,令士兵捆草人千余,穿上黑衣,夜间放下城去。叛军觉后争相放箭,当叛军现是草人时,唐军已得箭数十万只。

张巡用自己的军事谋略上演了一出“草人借箭”

。最终,张巡面对叛军数万之众的进攻,以区区数千之众,终于将其击退,保住了雍丘。

雍丘之战作为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也使得张巡本人声名大振。

第二阶段:睢阳之战

最初,张巡在雍丘城抵抗。然而,像张巡这样有勇有谋、意志坚定的守将实在是太少了。周围城池已陆续扛不住对方的进攻,不断沦陷。

眼看雍丘就要成为一座孤岛。后来,收到睢阳太守许远的求助后,经过地形研判,张巡选择前往睢阳城,与许远共同守城。至此,冷兵器时代最为惨烈、同时亦是最出色的睢阳保卫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