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朕败家朕乐意(第1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概念于隋、起于唐,兴于宋,
一直到现在,根深蒂固在了华夏人的意识中,
与之相配的考试制度,名为科举制。
隋建科举,并没有太触动贵族的利益,因为读书的前提是有书读,书是珍稀的资源,被上层垄断,
故,当时的贵族还没有掀起激烈的反对,只当科举制是换种形式的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彻底的改变,源于一个女人,
武则天。
隋唐之际,有一个很牛的利益共同体,后世称为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左右天下大势,至于谁当皇帝,无非是从关陇集团中选谁当代理人的问题。
人家牛到什么地步,只说一件小事,李唐代隋,李世民要修《氏族志》,就是将天下大族排次列位,负责修志的高士廉,将崔氏排第一,打天下的李家排第二,
这是不是够离谱?
那高士廉是没有情商吗?并不是,而是人家不在意。
后来,李世民大怒,才改回李家第一。
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命重修《氏族志》为《姓氏录》,并且给了打击世家大族最狠的一击,这一击在武周以前都没出现过,
能想起来的就是尔朱荣河阴之变,把北魏贵族都骗到河边杀光了,直接敲断了北魏国祚,可尔朱荣最多是肉体毁灭大族,
武则天干的事,是掘根。
她规定一条,“有功勋有贡献的官员,可以升品。”
再配合科举制的改革,左手右手直接将世家打个半死,当时的世家勋贵恨得牙痒痒,将武则天的行为讥讽为“勋格”
。
武则天任用酷吏极甚,根源在于她要维护统治,特别是在得罪了所有世家后的统治。
历史上的武则天功过难论,此处也不评价其对错,只是她打击世家大族的贡献,让流品二字中的“流”
出现,让阶级都流动起来,这功绩是无法磨灭的。
至于盛于宋,不必赘言,赵家祖宗之法“以士大夫共治天下”
,凡事有两面,赵宋武功不振,成天被欺负,与文人武人待遇差距极大有关,可话又说回来,若没有士大夫精神的支撑,历史完全会是一个不同的走向。
望着群臣,刘据知道,自己要疏离他们,也要依靠他们,
迁都只是前奏。
更重头戏是“流”
“品”
二字的出现,
流需要的是洗牌,品需要的是科举。
“其二,包弘和。。。。”
包弘和恭敬道,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