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三年的发展七(第2页)
王毅先是回了趟军民府,他要看一下今年的年终总结会议的记录。
最先看到的,自然是户籍司总结的情况。
在人口方面,截止会议前一天,军民府治下百姓总计,达到了两千三百一十六万两千余人。
新生婴儿中,女孩比例高于男孩,接近在六比四,这个比例每年都会浮动,但都是女孩比例要高些。
若是加上那些被俘虏来军民府治下建设的人,人口接近两千四百二十万。
不过,这些俘虏最终不会被军民府接收,因为这些俘虏会死于各项工程的建设,即使有侥幸活到各项工程结束,也会种在地里。
在农业方面,军民府的耕地已经超过了一亿五千万亩,其中新唐省的贡献最大,耕地接近五千万亩,有百姓三百万以上。
其次是外蒙,耕地多达两千万亩以上,人口接近三百万,超过半数是迁移过去的百姓。
如今运河已经抵达内蒙阴山山脉附近,所以运河的支流,通向了外蒙的戈壁地带,造就了大量的耕地、湿地、湖泊等。
后续计划将整个外蒙戈壁,都营造成可利用土地,耕地面积可以再翻一倍。
如今“宋应星水稻”
种子进行了更新,并在所有适合种植的地区,进行了全面推广,单季的平均亩产达到千斤,对比三年前的平均亩产,要高出了近两百斤。
当然,肥料种类的增加和技术的改进,也对水稻亩产的提升,取得了很大的帮助。
其余主要种植的粮食,也提升了不少的亩产量。
所以,现在军民府的粮仓,各个都是爆满,还新建了不少。
依照汇报上来的数据,军民府的存粮,足够让军民府治下的百姓,吃上十年不止,这还是按照一人一天三斤粮食算的。
若加上百姓自己手中的存粮,这个数字可能要加个一两年,毕竟每家每户至少留下一两年所需的粮食。
军民府治下的百姓,大多数都是受过饥饿的,所以手上一定会留足了粮食。
这还没算过土豆、红薯等物,以及相关加工的农产品,若是算上的话,十五年不种粮都可以支撑。
军民府储备的粮食,以后是要用于救济华夏大地百姓的。
明面上,大明天启时期的统计只有五千多万人口,但根据一些史学家推算,大明的实际人口可能超过一点二亿,毕竟洪武时期就有五千多万人口了。
以东昌府夏津县为例,洪武年间有六百八十七户,嘉靖年间增加到三千六百九十户。
即便经过了明末大乱,夏津县在崇祯十七年,也有两千四百八十户(清朝统计),对比洪武时期可是多了三四倍。
如此计算下来,明末时期的人口,过亿是很有可能的,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多。
之所以天启时期统计只有六千多万人口,这可能与大明的税收制度有关,所汇报的丁口越多,那交的税就越多。
而明末天灾不断,生产的粮食有限,官员报了实际人口,却收不上这么多税,是要承担责任的,逼迫百姓交税,又会导致治下动荡,还是要受惩罚。
所以,官员隐瞒实际人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能更方便压榨。
另外,皇亲国戚、乡绅地主也会隐瞒人口,且数量不会少。
看似军民府储备了很多粮食,但实际上可能只够华夏百姓吃一年。
而这一年的时间,军民府必须结束华夏大地的战乱,恢复生产,否则粮食会变得紧张。
当然,军民府还有一年的时间生产粮食,明年之后,那就是崇祯十七年了。
王毅拿着会议记录,继续往下看……
ddyveshu。ddyv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