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刑警追凶十年,终还冤死者清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4章 神探缉凶五十二(第2页)

小张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扑克牌,“咱们给他来点乐子?”

几个年轻人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戏谑。

小王蹑手蹑脚地找来一根绳子,小心翼翼地将一头拴在马玉林的腿上,另一头系在房门拉手上。随着马玉林腿部的每一次抽搐,房门便“吱呀”

一声缓缓打开,又“砰”

地合上,惊起一片哄笑。

马玉林被笑声惊醒,睡眼惺忪地坐起身。看到腿上的绳子,他先是一愣,随后无奈地摇摇头,苦笑道:“你们这群小鬼,拿我寻开心。”

他边解开绳子,边陷入回忆,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可别小瞧我这毛病,这是旧社会落下的病根儿啊。”

“马老师,快给我们讲讲吧!”

年轻人一下子围了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您这神乎其神的本领,到底是怎么学来的?真有人教您?”

马玉林望着这群充满求知欲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索性盘腿坐在褥子上,熟练地卷起一支烟,火苗在黑暗中跳跃,映亮了他脸上的皱纹。

“要说这码踪的本事,话可就长了。”

他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白雾,“外头传我跟喇嘛学、跟老头学,都是瞎猜。这本事,是我自己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十二岁的小马玉林仿佛就在眼前。那时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赶着羊群出门,夕阳西下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羊丢了,财主就要我赔。”

马玉林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我只能顺着羊蹄印去找,找不到就得挨打挨饿。”

他记得有一次,暴风雪过后,羊群被吹散,他在雪地里找了整整三天三夜,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却也因此对羊蹄印的细微差别有了更深的理解。

“解放后,我在农业社放羊,还是天天和蹄印打交道。”

马玉林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从羊蹄印到牲口蹄印,再到人的脚印,越琢磨越上瘾。你们知道吗?人的脚印里藏着太多秘密。”

他伸手比划着,“不同的人,走路姿势、步幅、着力点都不一样,就算换了鞋,步法也改不了。就像写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嘻!马老师,听说您是闹狐仙呢!”

一个年轻人打趣道。

马玉林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慈祥:“我年轻那会儿就听人这么说。我还杀过狐狸,拿狐狸皮做衣服,哪来的狐仙?这是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有人说我眼睛毒,别人看不出来的我能看见,这可不是天生的,而是我长期观察和练习的结果。就拿人来说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更不用说他们还有不同的职业、性格和习惯了。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走起路来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样性别、年龄和身材的人,他们的走路姿势、步态和步幅也不尽相同,留下的脚印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的人是里八字,有的人是外八字,还有的人是大外八或小外八;

有的人走路是分离步,有的人走路则显得很吃力,有的人走路会虚边儿,有的人走路还会带土等等。总之,就像你们所编造的那样:擦挑划准蹬抠挖,压拧磕抬带其它……”

太多了,而且没有两个人的脚印会完全相同。

即使换了鞋子,一个人的步法也很难改变。我观察得越多,时间越长,就能从脚印上看到一个人的黑影子在我脑海里活动。我可以从脚印联想到这个人的形象,再从这个人的形象回到脚印,这样反复比较,就是对人对印,也叫码踪认人。用你们的话来说,这就叫步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