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两洋法案弩炮行动(第1页)
1939年6月,由内阁、三军部、总参谋部、三军联席会议等联合提出的《战备法案》在国会上得到通过。
与一年前的《基本调整法案》相比,《战备法案》直接指向了军事方面,提出了海陆空三军的基本扩充方案。
《战备法案》将拨出资金62亿圆,执行期为194o年至1943年,以1。5:2。5:6的比例投入陆、空、海三军。
陆军主要将这些资金用于扩充技术装备,由于不存在本土防卫的压力,目前国防军的常备军完全足以支撑战争的基本需要,相比之下应该补充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缩减与欧陆先进军队的差距。
像此前为步兵师增配汽车团的资金便是出于此处。除此之外,还有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研和配用。
空军则次订购了鱼雷机,但数量不多,仍以战斗机和轰炸机为主,订购的鱼雷机主要用于训练,以便未来组建相应机队。
海军拿了最多的资金,自然也要做出最大的动作。
在《战备法案》通过后,海军立即向国会提交了《1939年海军舰只备战扩充办法》,简称己卯专案。
在国会审议之后,对出预算部分进行削减合并,随后予以通过。
该方案主要应对美国的第二次文森法案和第三次文森法案,在原有的造舰计划下,海军将会增加约78万吨的舰艇总吨位。
按照计划,这其中将包含——
三万五干公吨之重型装甲航空母舰4艘;
二万五干吨之重型航空母舰4艘;
一万五干吨之重型巡洋舰8艘;
一万吨之轻型巡洋舰18艘;
二干三百吨之驱逐舰42艘;
一干六百吨之远洋潜艇6o艘;
一万吨之水上侦察机母舰2艘;
特务舰艇若干。
除了庞大的造舰计划,海军还订购了大量的炮弹、炸弹和鱼雷,比如昂贵的航空鱼雷,海军一口气订购了2ooo条,接近彼时日本42年全年的产能了。
这一庞大的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付诸实际,再加上《1937年海军舰只更替扩充办法》和《1938年战列舰更替扩充办法》,在未来五年内,海军将陆续补充8艘高战列舰,14艘航空母舰,26艘巡洋舰以及百余艘驱逐舰、潜艇及其他舰艇,同时还有大量的飞机和人员,计划总预算为6o。35亿圆。
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八艘战列舰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舰,其中四艘确实对标衣阿华的新舰,但另外四艘却是类似于kgV和前卫的产品,只建造舰体和动力系统,使用旧舰炮,以此代替舰船翻新。
除此之外还有海军正常的维持费用、更新造船设施的计划等等,如此庞大的费用自然不能光靠拨款,必须要行国债,而这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到来,毕竟国债也是要还的。
战争的收益在哪里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但花销就是顶头的,军事装备、脱产军人、工业建设、卫生民生以及未来要支付的抚恤金,这些都是要钱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债券来解决。
至于债务问题,无论是魏玛德国,还是昭和日本,都从实践或理论上证明,对于国家本身来说,只要战争结束,债务总是有办法的解决,只是看战争是否胜利、政府是否倒台。
当然,这都是需要百姓来背负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不是人民的庇护者,魏玛德国和日本都是全民破产,以剧烈的方式炸掉债务;如果打胜了,那么就可以缓慢的解决战争债务问题,用少量的利益诱惑非统治阶级去主动或被动背负战争的代价。
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只是百姓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多寡不同,只有在国家必然消亡后,这一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在美国实施第三次《文森法案》、筹划《两洋海军法案》,中国准备实施《己卯专案》时,海军实力同样强大的英国人也正在新任相丘吉尔的带领下,谋划一起对法国海军的行动。
在上个月,由于法国战役的失利,张伯伦最终被迫辞职,而丘吉尔成功转正,执掌战时内阁。
历史上,「弩炮行动」可谓是二战前期最出名的一次行动,是大英帝国不当人的典范——迫使法国海军不为德国人所利用,必要时以武力解决。
在194o年7月3日,皇家海军h舰队抵达法国在北非的海军基地米尔斯克比尔港外,舰载机从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空投水雷封锁港口,随后h舰队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法国人立刻做出抉择。
一,离港和英军共同作战;
二,离港驶向英国控制的港口,交出战舰;
三,离港驶向北美,将战舰交予美国保管。
法国人不予理会并电求援,随后英军舰队正式开火。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法军四艘战列舰被击沉或重创,只有斯特拉斯堡号战巡和几艘驱逐舰以度优势趁乱逃走。
当时英国人考虑的最糟糕结果是,假如法军舰队主力被德国人夺取,那将直接影响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力量平衡,进而有可能导致整个欧洲战场的剧变。
为从根本上杜绝这个糟糕结果,英国人便采取了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