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家祖左宗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9章 入城(第1页)

从登船启程到现在,三天海路,三天登陆,总计六天,第七天刚好入城。

不过因为这本身就是毫无悬念的事,国内自然见不着什么张灯结彩、举国欢庆的场面,除了官方的报道外,就是一些沙文主义者和天朝主义者大加庆贺。

在这个位面,如今的日本早已不足以成为中国的对手,将旗子插在东京也没有什么值得激动的。

对于如今的国防军来说,将旗子插在东京或者插在巴达维亚都是没有什么值得庆祝,恐怕只有将旗子插在新加坡、插在马尼拉、乃至于插在檀香山、插在堪培拉,才能在心中掀起波澜吧。

当天下午,东征第一兵团司令部致电日本政府,要求对方配合明日的入城仪式。

海军、陆军、空军三方协调以后组织了一个入城仪式,特务舰队抽调了八百名水兵和一干两百名陆战队官兵,陆军抽调了四干官兵,编作几个队列,空军和海航则各自组织了几个飞机编队。

而技术兵器也被以方阵的形式编作一条队列,看起来威武高大、接近二战审美的三七式中型坦克自然是当之为愧的领袖,四辆三七式坦克以“一加三”

阶梯式被排在最前方,后面跟着“四乘三”

方阵排列的十二辆三三式轻型坦克,十二辆三五式两栖坦克,最后面则是“四乘二”

方阵的1937年型轮式突击炮和侦查车,各八辆。

紧接着装甲兵器的是各类牵引式火炮,主要是1938年式1o5mm榴弹炮和改192o年式1o5mm榴弹炮,还有一些并未参与战斗的改1918年式15omm榴弹炮和1935年式1o5mm加农炮,都使用卡车牵引。

除此之外,当天傍晚,从都起飞的两架运输机也飞抵东京,降落在东京国际机场,飞机携来了一队仪仗队,他们将与辽宁号上的仪仗队一同出场。

次日早晨,各部整队,启程入城。

在城区边界、入城部队必经之路的侧面,竖向分列着卫兵,左右各二排,并对称安插有各色彩旗,包括国旗、军旗和仪仗旗三类。

【对前面的设定进行修改,guoqi改为红面同心底色、黑星蓝月黄日偏心三辰旗,最初是想仿deigratia佬的“明”

字旗,改为“华”

字,但貌似反响不好】

【军旗为红色旗面,旗幅上楷书“铁血共和”

四字,图案标志则取“五星出东方、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之意,海军为十字形的“天极五星”

,陆军则为正中“星环”

。】

国防军的军旗制度属于华洋合衷,军旗是偏西洋的长方形,而下面各军各师的军旗、师旗之类的就更接近传统旗帜了,仪仗旗则是传统旗帜改良而来,且得到了大幅简化。

军、兵团和军团三级的旗帜是整面红旗,以33。33cm一尺的市尺计算,纵三尺,横三尺六寸,红色,旗杆为竹髤朱束藤,长七尺三寸,围九分,冠铜顶,注朱旄,未铜鐏长四寸四分。

而旗面图案,两边各有约四分之一空间,眉脚一组黄日白月,日月中间书口号,一句为铁血共和,另一句则为该部队口号;中间部分书部队番号。

军团旗比较特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书部队一字代号,下书部队番号。

比如东征军军团旗,左侧书“铁血共和”

,右侧书“平倭镇海”

,中间上书“瀛”

,下面则为“戊寅第一军团”

师旅则是方块旗,纵二尺六寸,横三尺,四格,右上角红底三辰,左上角黄底白星,右下角蓝底师徽,左下角为白底黑字部队番号,如“第xx师旅”

团营就要简单多了,一块大方旗,按照兵种分颜色,顶头横书“第xx师(第xx团)”

,中间横书“第xx团第x营”

骑兵的旗帜略有不同,为燕尾形制的号带旗,红白或红蓝双色旗面,上面是军徽,下面部队番号,如“第xx骑兵师旅团”

专门的仪仗旗则只剩下三角旗和大纛,其内内容不定,大小各异,一般由骑兵打着。

而此次军乐演奏,司令部也难得请出了唢呐和锣鼓,与军号等一同演奏,一般情况下,大鼓是国防军会用的,但小鼓、唢呐和锣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在锣鼓声和军号声中,每个方阵都是条形的横十纵二十共二百人,军官们骑着马在方阵前方,士兵们则将上了刺刀的步枪架在肩膀上,正步前行。

迎面,则是日本政府组织的亲善队,大批官员、议员和军人也出现在欢迎的队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