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乐于接受(第2页)
,即有正确的行为实行真理比有正确的信仰赞同真理更为重要。
至此,伊斯兰、天主、新教这几个在华夏境内基数较大的外来宗教便迎来了一刀改革。
伊斯兰没话说,毕竟人家本来就认为耶稣是先知而不是上帝的儿子,新教和天主教也没话说,这次改革并不触动教义,所以耶稣在天主和新教内,仍旧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事迹也没有被否定,只不过耶稣的事迹有了新的解释。
至于“行道”
重于“正统”
,这个就更没话说了,开玩笑,华夏内部哪个宗教敢说自己是“正统”
?早就被本土化的面目全非了,这条思想改革反倒是对他们有好处。
而对于佛、道,黄祎萱也打算采用类似的策略。对于佛教,同样是去神圣化,将佛描绘成参悟真理,拥有大智慧的人,而非“圣”
。笼统的说,佛以后就是宗教学,佛教分科中的大哲学家。
道教就更简单了,本身道教就没有“神”
的概念,只有“仙人”
。人住在山里,就成为了“仙”
。所以,对付道教依旧是去神圣化,并且对道教的各类神仙人物的原型以马列思想进行解释。
比如哪吒是反父权,孙悟空是反封建。
对道教产生的“仙人”
去神圣化其实还算比较简单的。最主要还是古代人的想象力不够,“仙人”
一般在古代有两种能力,一是法力无边,二是寿命长。
比如孙悟空,它的最直接武力体现就是可以抡的起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神兵”
,一个筋斗可以飞十万八千里。金箍棒换算为现代单位就是6。75吨,十万八千里是km。
而这对于22世纪的人来说,要做到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穿上机甲的战士可以轻易举起数吨重的物体,而人类目前向半人马座a星系射的“南天门”
探测器目前最高时已经达到了每秒数千千米。
所以,“仙”
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高不可攀,将其从“仙”
逐渐转换为“人”
的思想改革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反对和阻碍。
“不错,整体的方案虽激进,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林少瑾将整个方案仔细看完后,给出了自己中肯的评价。
想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对宗教动刀子,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不管是什么宗教,华夏人民都只是其浅信徒,很少有虔诚的信徒。
这就比欧美那边要好太多,你要动宗教,他们是真的会跟你玩命。强如苏联也没办法解决东正教在其国内的影响。(当初为了消除东正教,苏联物理性地消灭了1o万神职人员。)
而在华夏,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宗教的力量能够威胁到政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自商王朝以后,华夏这片土地上,神永远要给人服务。
共和国过去始终是以“导”
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历经百来年的引导,现在也是时候做点改变了。